不同种植方式对木薯块根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帝

作者: 王帝;韦云东;周时艺;陈蕊蕊;徐钏;马崇熙;郑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木薯;种植方式;地膜;地布;块根分布

期刊名称: 农业研究与应用

ISSN: 2095-0764

年卷期: 2022 年 35 卷 006 期

页码: 25-31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种茎种植方式对食用木薯桂热 10 号块根分布的影响,开展了田间种植方式试验,包括平种、直种、斜种、直种品字形等配合地膜/地布的不完全组合,共 7 个处理,调查了木薯生长状况及产量.块根分布调查以上坡垄种茎基部到种茎顶部的矢量为 0 度,逆时针旋转每45°分别设定为象限 1 到 8,下坡垄水平镜面翻转,统计每个象限内的薯条数,以了解薯块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在 9 月份,地布覆盖下直种或斜种相比平种促进了木薯株高;相同种植方式下覆盖地布对茎粗的提升有明显效果.在 12 月份,地膜或地布覆盖下,直种株高大于平种;相同种植方式下,地膜覆盖比地布覆盖更加有益于木薯生长后期地上部分的增粗.薯条数最多的处理为直种+地布,最少的处理为直种+地膜.块根分布情况为:平种+地布薯条数为象限 1>象限 7 和 8;平种+地膜为象限 4、5、2 大于象限 6 和象限 8;直种+地膜为象限 5、1、8 最大,象限 3、4、6 最小;直种为象限 5 大于象限 2.不同处理对鲜薯产量及淀粉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地布覆盖条件下的木薯块根比地膜覆盖或不覆盖的更倾向于均匀分布;在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以薯条数较少为优势处理,平种+地布与直种+地膜的薯条数最少,是该研究的优势处理.

分类号: S533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方式对华南205木薯产量的影响. 刘翠娟,郑刚辉,梁海波. 2016

[2]种茎种植方式及芽向对木薯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宋记明,段春芳,张林辉,刘倩,姜太玲,李月仙,严炜,刘光华,黄洁. 2018

[3]地布覆盖下不同垄型对欧李园土壤温湿度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韩轩轩,王鹏飞,穆霄鹏,付鸿博,杜俊杰. 2018

[4]覆盖地布对花椒园土壤理化性质与杂草生长的影响. 陈政,温铿,王海峰,龚霞,吴银明,曾攀,尹敏,李佩洪,朱建义. 2024

[5]不同覆盖物对桃园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类活性的影响. 宋海岩,江国良,孙淑霞,李靖,涂美艳,徐子鸿,银登贵,银西传,许红飞,陈栋. 2022

[6]新型覆盖材料-LS地布在果树节水抗旱上的应用效果. . 2010

[7]半干旱区地膜垄沟集雨系统土壤水分特征的初步研究. 妥德宝,李振华,康暄,赵沛义,刘一灵,刘芳. 2011

[8]两蜡一水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经济效益评价. 刘建. 1999

[9]吉林省主要覆膜作物地膜残留情况调查. 胡会军,张秀芝,李强,高巍,何宇,彭畅,朱平. 2013

[10]徐州地区地膜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张洪永,孟雷,王秀梅,贾瑞,樊继德. 2016

[11]黑色地膜覆盖防草效果试验. 张新. 2000

[12]陇中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和补灌对玉米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张开乾,郑立龙. 2016

[13]2TM—120型残膜回收机的研制. 张炜,王海涛,魏海,王云德. 2016

[14]可降解地膜覆盖对青海高海拔地区蚕豆生长的影响. 李萍,刘玉皎,张永春,王建忠. 2014

[15]全地面覆盖地膜玉米栽培的效果与关键技术. 孙志寿. 1997

[16]旱地农业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刘永忠,张克强,王根全,李齐霞,孙万荣,翟勇. 2005

[17]马铃薯地膜高产栽培技术. 纳添仓,丁建军. 2004

[18]多效农艺营养纸膜对小白菜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李晓东,郭富常,尹立荣,但汉斌,屈鸿钧. 1996

[19]马铃薯种植有新法. 李为争. 2004

[20]吊篮式裸根棉苗膜上移栽机的设计. 刘洋,李亚雄,吕新民,卢勇涛,李斌,王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