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桃翠
作者: 黄桃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含油量遗传;母体效应;生态学;甘蓝型油菜
期刊名称: 农家科技(上旬刊)
ISSN: 1003-6989
年卷期: 2018 年 011 期
页码: 81-82
摘要: 提高含油量是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高油育种是我国甘蓝型油菜育种主攻目标之一.本研究:1)3个高油品系、1个中油品种和2个低油品系为材料,采用同一母本植株相同部位不同分枝授自身花粉和另一父本花粉研究含油量母体和花粉直感效应遗传,结果表明:种子含油量主要由母体植株基因型控制,母体效应值达 0.86 ;父本花粉对F1种子含油量具有一定花粉直感效应,影响含油量平均为 1.86 个百分点,花粉直感效应值为 0.14;2)利用386份材料及连续四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材料开展含油量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春油菜区含油量显著高于冬油菜区含油量,长江中游区含油量高于上游区,长江下游区含油量高于中游区,黄淮区含油量高于长江下游区.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白菜型油菜黄籽遗传研究. 李正强. 1992
[2]如皋黄鸡42日龄体重母体遗传效应评估. 窦套存,王克华,曲亮,沈曼曼,胡玉萍,郭军. 2014
[3]低酚棉种仁含油量的母体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朱乾浩. 1994
[4]肉用羊的生长发育、母体行为与饲养管理的研究. 钱宏光,李蕴华,巴图,刘佳森,张立岭,马勇华. 2010
[5]金鱼望天眼性状受环境和遗传影响的初步研究. 李荣妮,孙砚胜,田仲,王赛赛,张欣. 2022
[6]陆地棉和海岛棉双列杂交的纤维品质遗传分析简报. 石玉真,王淑芳,刘爱英,袁有禄,李俊文,张保才. 2005
[7]母鸡饲粮添加肌苷酸对种蛋品质、1~21日龄子代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培峰,闫俊书,宦海琳,周维仁,徐良梅,徐小明,施振旦. 2017
[8]母体对小麦胚的ABA敏感性和种子休眠性的影响. 孙果忠,张秀英,肖世和. 2005
[9]大豆蛋白质含量的种子性状广义遗传模型分析. 孟祥勋,王曙明,刘宝泉,杨庆凯. 2001
[10]籼型杂交稻亲本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对比分析. 朱满山,王丰,符福鸿,黄慧君,肖昕,柳武革,刘振荣,廖亦龙,李金华,陈建伟,付崇允. 2012
[11]鲜食糯玉米杂交当代F0叶酸含量的遗传研究. 焦炎炎,董会,史亚兴,刘辉,卢柏山,宋伟,赵久然. 2023
[12]低温贮藏对丝瓜花粉活力和结实的影响. 袁希汉,苏小俊,高军,谭云峰,徐海. 2008
[13]花生种子脂肪含量的直接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黄冰艳,胡京枝,张新友,苗利娟,石磊,吕登宇,柴芃沛,冯素萍,刘华,韩锁义,汪晓,齐飞艳,孙子淇,秦利,董文召. 2021
[14]北京鸭繁殖性能的遗传分析. 徐铁山,黄苇,刘小林,侯水生. 2006
[15]如皋黄鸡开产性状加性遗传及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郭军,曲亮,沈曼曼,窦套存,胡玉萍,王克华. 2016
[16]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张红伟,孔繁玲. 2000
[17]牛暂时热研究进展. 黄金海,丁伯良. 2001
[18]香蕉假茎象甲研究进展. 尹炯,赵冬香,卢芙萍,卢辉,王玉洁. 2008
[19]贵州省发展有机蔬菜的优势及对策. 马超,王天文,文林宏,陈禹,陈胜亚. 2009
[20]铷对两种盲蝽及其寄主植物的标记与影响. 宋国晶,封洪强,李国平,刘冰,邱峰,李海平.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茎秆形态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对高产型水稻品种抗倒性的影响
作者:陈秀英;黄乾龙;李贤勇;王楚桃;欧阳杰;朱子超;何永歆;蒋刚;管玉圣;熊英;黄桃翠
关键词:高产型杂交水稻;茎秆形态性状;产量构成因子;抗倒性
-
油菜籽品种对浓香菜籽油风味的影响
作者:张欢欢;张玲;黄桃翠;高飞虎;张雪梅;李雪;杨世雄;梁叶星
关键词:油菜籽品种;浓香菜籽油;关键风味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主成分分析
-
老化处理包衣油菜种子的萌发特性
作者:刘希忠;胡承伟;王开周;朱程;黄桃翠
关键词:老化处理;种子包衣剂;油菜种子;萌发特性
-
不同油菜品种机械化种植的适应性研究
作者:胡承伟;周志淑;朱程;刘希忠;黄桃翠
关键词:油菜;机械播种;机械收获;人工收获
-
冷榨菜籽蛋白的碱性电解水提取工艺及其结构性能表征
作者:杨万富;黄桃翠;刘和平;张祖清;Waleed A.S.Aldamarany;高羽歌;钟耕
关键词:蛋白;结构;功能;冷榨双低菜籽饼;碱性电解水;提取率;优化
-
重庆市高山区春油菜种植试验初报
作者:唐世义;黄桃翠;钟世良;刘剑飞;柯剑鸿;张沛昌;刘伟
关键词:春油菜;庆油3号;种植试验;高山区
-
预处理技术对冷榨双低菜籽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作者:张欢欢;曾志红;高飞虎;黄桃翠;张玲;张雪梅;李雪;杨世雄
关键词:预处理技术;冷榨双低菜籽油;品质;挥发性风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