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主要蛋白质相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祥赫

作者: 孔祥赫;张立平;赵昌平;张润生;苑少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8 年 36 卷 20 期

页码: 132-135+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3个不育系和5个常规品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28个杂交组合,利用QGAstation数量遗传分析软件对与蛋白质相关的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峰值时间及和面图右斜率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硬度、沉淀值以加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峰值时间、右斜率、硬度的基因效应与环境互作方差对表型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6.8%、26.0%、13.32%、21.6%、8.9%。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主效应较易受环境的影响,硬度的遗传主效应较稳定。[结论]选用一般配合力高且性状间一般配合力互补、特殊配合力大的双亲杂交,获得品质性状良好的强优势组合的机率较大;蛋白质含量与硬度可以在早代选择中同时得到改良;通过杂种优势利用,可以同时对蛋白质的质与量以及硬度进行改良。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上海地区杂交粳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倪林娟,袁勤,曹黎明,吴月蓝. 2001

[2]籼型三系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黄利兴,张以华,雷上平,林玲娜,李清华,潘玉卿,游年顺,梁康迳. 2006

[3]海岛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孔杰,阿里甫·艾尔西,孔庆平,赵其波,曲延英,张进. 2007

[4]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仲义,侯宗运,焦仁海,孙发明. 2011

[5]超高油花生种质SW9721-3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杨永庆,胡朋举,宋亚辉,金欣欣,苏俏,王瑾. 2025

[6]优质蛋白玉米'荃玉9号'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李燕,梁增浩,杨荣志,刘志涛,谭君,邓路长,陈洁,杨麟,何文铸,朱永卉,唐海涛. 2024

[7]35份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蔡金华,杨阳,单延博,张利伟,卢济康,李东升,温明星,曲朝喜. 2017

[8]新疆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高欢欢,李卫华,穆培源,桑伟,冶婷,王亮. 2013

[9]小麦RIL群体中小麦粉及面片色泽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张晓,田纪春,朱冬梅. 2009

[10]导入燕麦DNA的普通小麦HMW-GS及品质性状分析. 董建力,刘萍,刘生祥,李红霞,惠红霞,李树华,许兴. 2009

[11]HMW-GS标记辅助选育优质小麦新品系. 高居荣,封德顺,李兴锋,王洪刚. 2011

[12]小麦关联RIL群体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丁安明,李君,崔法,赵春华,马航运,王洪刚. 2011

[13]小麦籽粒灌浆成熟期和贮藏期品质性状动态变化研究. 朱树权,徐风,常涛,曹淑华. 1993

[14]新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及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曹俊梅,张新忠,范贵强,芦静,吴新元,周安定,刘联正,聂石辉. 2020

[15]连麦系列及部分澳麦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检测. 张广旭,孙中伟,王康君,郭明明,李强,陈凤,樊继伟. 2019

[16]2个小麦品种的遗传性状分析及分子标记筛选. 刘妍,田蓉蓉,王天佑,刘凤楼,亢玲,刘生祥,张晓岗,刘萍,王掌军. 2017

[17]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5家系的籽粒品质性状及其QTL分析. 王掌军,许娜丽,王新华,马冬花,杨杰,李清峰,刘彩霞,刘凤楼,亢玲,张双喜. 2021

[18]伴生麦与普通小麦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分析. 苏旺苍,袁明月,孙兰兰,徐洪乐,鲁传涛,薛飞,吴仁海. 2021

[19]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品质性状及其分子标记分析. 王掌军,刘妍,李阳,杨乔乔,田蕊,亢玲,张晓岗,刘萍,刘生祥. 2019

[20]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丁明亮,林丽萍,李明菊,胡欣,何迟,廖合发,赵红,李绍祥,刘琨.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