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秦志列

作者: 秦志列;梁玉龙;刘丽华;李宏博;张风廷;娄鸿耀;李翰霖;赵昌平;张胜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杂交种;恢复系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4 年 44 卷 004 期

页码: 415-4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变化范围为15.42%~140.34%和20.28%~119.07%(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3.02%和72.21%,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2份母本的育性恢复能力差异不显著.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主要分布于40%~110%和60%~100%间,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布更为集中.BS366和BS1086与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4.45%和78.97%,与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3.97%和60.95%,改良父本的平均恢复力高于非改良父本,表明定向改良有利于提高恢复系的恢复力.BS366和BS1086与相同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差异在-41.66%~61.93%之间,表明相同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存在差异.BS366和BS1086与相同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61.82%的结实率差异分布于-10%~20%之间,与相同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51.52%的结实率差异在-30%~0%之间,表明同一改良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差异小于非改良父本.BS366与14份父本、BS1086与7份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高于对照,其中父本14YH261、14YH551、SD036与2份母本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可用恢复力的父本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对不同母本的恢复力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一代主茎穗的平均结实率极显著大于分蘖穗.因此,建议对不同母本分别开展强恢复力的恢复系筛选,并以中选强恢复系为亲本进行定向改良,有效增加杂种一代结实率达对照水平的组合数量,为获得更多强优势杂交组合奠定基础.

分类号: S512.1%S330

  • 相关文献

[1]棉花恢复系中含有26S rRNA序列的GH18Rorf392基因克隆. 吴巧雯,宋洋,张锐,王远,郭三堆. 2008

[2]棉花高质量RNA的提取及育性恢复相关基因的克隆策略. 吴巧雯,宋洋,郭三堆. 2005

[3]棉花恢复系中含有26SrRNA序列的GH18Rorf392基因克隆. 吴巧雯,宋洋,张锐,王远,郭三堆. 2008

[4]应用水稻基因芯片分析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差异表达. 张立平[1,张风廷,单福华,苑少华. 2011

[5]全基因组小麦PPR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郭彩娟,公杰,刘永杰,赵昌平,高世庆,吴华伟. 2019

[6]K-19小麦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体系的研究. 程俊源,孙国庆,刘录祥,赵林姝,吕秀霞. 1996

[7]K-19小麦雄性不育-育性体系的研究. 程俊源,孙国庆,刘录祥,赵林姝,吕秀霞. 1996

[8]糯高梁杂交种"晋糯2号". 刘国强. 2013

[9]甘蓝型春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及其在杂交种选育中的应用. 星晓蓉. 2011

[10]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育性的QTL分析. 张立平,田再民,赵昌平,王丽辉,单福华,张风廷,苑少华. 2010

[11]小麦温光型不育恢复系MR168对条锈菌CY32的抗性遗传分析. 任勇,李生荣,周强,李太军,熊帮照. 2009

[12]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差异分析. 刘丽华,苑少华,冯树英,庞斌双,李宏博,刘阳娜,张立平,赵昌平. 2017

[13]遗传背景对小麦T型杂种种子活力的影响. 李有春,刘仲齐. 1995

[14]临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恢复性能的研究. 仇松英,许钢垣,武计平,孟兆平,薛金枝. 1997

[15]临型小型雄性不育系及恢复性能的研究. 仇松英,许钢垣. 1997

[16]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陶军,杜小英,任勇,周强,李太军,李茂有. 2011

[17]小麦杂交种衡杂102丰产性节水性鉴定及分析. 李慧敏,赵明辉,张玉兰,袁邵华,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 2012

[18]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体系研究进展. 刘玉平,王江浩,赵爱菊,陈希勇,李亚军,李尔民,柳英东. 2009

[19]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陶军,杜小英,任勇,周强,李太军,李茂有. 2011

[20]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陈倩,洪广成,胡骏,秦小健.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