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磷菌协同秸秆替代磷肥对苦荞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郝亚妮

作者: 郝亚妮;裴红宾;高振峰;张轶珺;杨珍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苦荞;有机磷降解菌;磷肥替代;秸秆;磷吸收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204-2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实现苦荞节磷栽培,采用盆栽试验,以苦荞品种晋荞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秸秆[0g/kg土壤(J0)、4g/kg土壤(J1)]和有机磷降解菌Bacillus vallismortis gz4-1的菌液浓度[0(P0)、10~4(P1)、10~6(P2)、10~8(P3)、1010(P4) cfu/mL]两因素复合处理,以正常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有机磷降解菌B.vallismortis gz4-1与秸秆配施对苦荞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秸秆相比,解磷菌―秸秆复合处理可显著提高苦荞根系质量、主根长、总根长和产量,且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解磷菌―秸秆复合处理以菌液浓度P2和P3效果较优,且在P2浓度下苦荞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茎粗、根系活力、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果穗数达到最优生长值,但在P3浓度下苦荞根系鲜重和干重、主根长、总根长、株高、茎叶鲜重和干重、叶面积、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和黄酮含量达到最优生长值。另外,同CK相比,解磷菌协同秸秆替代磷肥在P2、P3解磷菌浓度时还可促进苦荞生产并显著提高产量。因此,推荐解磷菌―秸秆复合处理时的解磷菌较优接种浓度为10~6~108 cfu/mL。

分类号: S517

  • 相关文献

[1]解磷菌与秸秆配施对低磷胁迫下苦荞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郝亚妮,裴红宾,高振峰,王莉. 2021

[2]山东省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系)苗期对低磷胁迫的反应. 李瑶,陈为序,李太强,王震,高居荣,王洪刚,李兴锋. 2013

[3]生物炭添加对设施茄子磷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 陈新,徐欣,曲红云,陈一民,隋跃宇,焦晓光. 2020

[4]生物炭的施入对玉米生物量和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葛春辉,张云舒,唐光木,徐万里,姚红宇. 2020

[5]“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水稻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 2012

[6]间作对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及其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金婷,覃潇敏,覃宏宇,农玉琴,骆妍妃,韦持章,韦锦坚. 2022

[7]增施磷肥对重度盐碱地食葵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卢闯,逄焕成,张建丽,燕守伟,王婧,李玉义. 2017

[8]磷缺乏对不同甘薯品种根系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李春华,汪吉东,张辉,张永春. 2019

[9]水稻耐低磷胁迫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李淑芳,于志晶,林秀峰,马瑞. 2009

[10]锌与磷肥不同混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 赵丽芳,袁亮,张水勤,赵秉强,林治安,李燕婷. 2021

[11]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 姚其华,刘武定. 1998

[12]超表达AVP1基因提高甜菜的耐低磷和耐盐抗旱性. 孙亚卿,王晓娇,刘雪,李宁宁,李国龙,张少英. 2023

[13]VA菌根对茶树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林智. 1993

[14]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对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及磷吸收的影响. 农玉琴,陆金梅,骆妍妃,覃宏宇,陈远权,韦锦坚,韦持章,覃潇敏. 2022

[15]翻压春油菜对土壤磷素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史昕倩,向春阳,赵秋,董家僖,袁苗苗,田秀平. 2021

[16]茶树氮磷钾营养的品种间差异——Ⅱ.茶树不同品种对磷和钾吸收的动力学. 伍炳华,韩文炎,姚国坤. 1991

[17]施氮量对稻茬麦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及磷素平衡的影响. 石祖梁,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杨四军,于建光,张斯梅. 2014

[18]砷胁迫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胡义钰,孙亮,袁坤,王真辉. 2015

[19]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Ⅱ.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赵书军,杨利,谢振翅. 1998

[20]VA 菌根对茶树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林智.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