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叶位受光条件的玉米冠层光合生产能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盼盼

作者: 范盼盼;谢瑞芝;明博;李姚姚;王克如;侯鹏;李少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冠层结构;光分布;光合生产能力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7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68-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37 500株/hm~2和67 500株/hm~2密度下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和光合有效辐射。从玉米冠层顶部到基部,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呈单峰不对称曲线分布,最大值出现在顶4~6叶,两个密度下表现一致。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在37 500株/hm~2和67 500株/hm~2的条件下,棒三叶(顶7~9)叶面积分别占群体的28.74%和29.11%,其光合生产能力分别占群体的29.60%和29.04%;棒三叶上部的3个叶片(顶4~6)的叶面积分别占群体的25.74%和25.12%,光合生产能力分别占群体的36.27%和40.57%;棒三叶下部的基部叶片分别占群体叶面积32.74%和35.23%,光合生产能力仅占群体的13.90%和9.79%。研究证实,由于冠层结构的不同造成冠层中光分布的差别,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效率,导致其光合生产能力的差异。构建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不仅需要关注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应该重视对冠层光合生产能力的分析。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冠层结构、光分布和光合作用研究综述. 郭江,肖凯,郭新宇,张凤路,赵春江. 2005

[2]连续定点定量施氮对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马云珍,马云珍,董合林,李玲,李鹏程,郑苍松,李春梅,万素梅,徐文修,王芳,张娜. 2021

[3]扁穗牛鞭草无性系草群冠层结构和光分布的研究. 杨春华,李向林,张新全,何峰,左艳春. 2004

[4]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 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盛华平,李星,潘松,廖禺. 2013

[5]温室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光分布特征及群体光合生产的研究. 王强,贝丽柯孜·阿西木,麦麦提·牙森,帕提古丽,杨涛,杨生保,王柏柯,李宁,唐亚萍. 2015

[6]基于三维结构模型的晚稻杨梅冠层光分布模拟研究. 华珊,李双伟,张淑文,戚行江,张真真. 2025

[7]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参数的影响. 卫丽,邵扬,常晓,王和洲,齐爽,王同朝. 2012

[8]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唐建华,张卫建,王延波,于吉琳,宋振伟,刘荣,王大为,刘颖,齐华. 2013

[9]不同时期化控对密植玉米冠层结构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徐彤,吕艳杰,邵玺文,耿艳秋,王永军. 2023

[10]玉米冠层结构的自动调节与补偿机制研究. 张丽华,赵洪祥,谭国波,方向前,孟祥盟,闫伟平,边少锋. 2008

[11]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 王志刚,高聚林,任有志,赵明,董志强,李少昆,杨凤山. 2007

[12]大垄双行疏密种植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牛世伟,安景文,刘慧屿,何志刚,蔡广兴,叶鑫,张鑫,董环,隋世江. 2014

[13]春玉米超高产(17383.5kghm~(-2))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 高聚林,王志刚,任有志,赵明,董志强,李少昆,杨凤山. 2007

[14]半干旱区玉米行距调整增密对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洪君,王楠,胡宇,栾天宇,孙孟琪,梁烜赫,赵鑫,栾天浩,代永刚,陈宝玉. 2018

[15]小麦/玉米带田不同玉米群体结构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何海军. 2011

[16]干旱-复水对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郭子锋,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栗雨勤,柳斌辉. 2011

[17]田间光照条件下应用半球图像解析玉米冠层结构参数. 王传宇,郭新宇,温维亮,杜建军,肖伯祥. 2016

[18]深松与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于吉琳,齐华,张振平,张卫建,刘明,刘颖,唐建华,林志强. 2013

[19]垄作小麦群体的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李升东,王法宏,司纪升,孔令安,冯波,张宾,刘建军,秦晓胜. 2009

[20]水稻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李艳大,汤亮,张玉屏,刘蕾蕾,曹卫星,朱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