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排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秋来

作者: 宋秋来;王峭然;王麒;冯延江;孙羽;曾宪楠;来永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土壤;CO2;排放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7 年 13 期

页码: 219-2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静态箱法测定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耕作措施下东北春玉米生长季土壤CO_2排放。结果表明,种植玉米的黑土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02:00—06:00;秸秆还田处理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较不还田处理波动大。玉米生育期土壤CO_2排放量呈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玉米播种期及秋季玉米收获期土壤CO_2通量低,排放峰值出现在温度、降水量较高的7月末,秸秆还田处理的CO_2排放峰值高于相应不还田处理。土壤CO_2排放总量受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影响显著,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免耕等4个处理的总排放量分别为9.41、8.91、7.33、6.43 t/hm2,免耕排放总量最小;秸秆还田处理CO_2排放总量较相应的不还田处理多排放1.59~2.98 t/hm~2;但若将不还田处理秸秆焚烧,其CO_2排放总量达到17.78~19.48 t/hm2,是秸秆还田的2倍左右。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减缓因秸秆焚烧而增加的CO_2释放量,且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杨钊,尚建明,陈玉梁. 2019

[2]冻融条件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进展. 王风,高尚宾,张克强,杨鹏,白丽静,黄治平. 2009

[3]施用有机肥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进展. 沈仕洲,王风,薛长亮,张克强. 2015

[4]施氮对茶园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 杨明臻,林衣东,韩文炎. 2012

[5]水稻田土壤N_2O和CO_2排放日变化规律及最佳观测时间的确定. 朱金霞,张源沛,郑国保,孔德杰. 2014

[6]沼液灌溉麦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特征. 沈仕洲,王风,陈思,薛长亮,张克强. 2016

[7]豆麦轮作区麦秸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王秋菊,姜宇,周鑫,米刚,刘鑫,李婧阳,刘峰,中本和夫,黄丹萍. 2019

[8]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9]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10]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两种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梁尧,蔡红光,杨丽,程松,张水梅,袁静超,刘剑钊,刘松涛,任军. 2021

[11]不同小麦秸秆还田覆盖度对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张婷婷,王丽芳,张德健,路战远,程玉臣,李福,刘战勇,敦惠霞. 2021

[12]长期秸秆粉碎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 陈红金,陶云彬,吴春艳. 2019

[13]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黄泥田土壤微食物网的影响. 陈云峰,夏贤格,胡诚,李双来,乔艳,刘东海. 2018

[14]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佳倩,李福,孙峰成,刘亚楠,王丽芳,张婷婷,且天真,张德健. 2022

[15]稻麦轮作条件下秸秆单双季还田对麦田土壤肥力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张传辉,杨四军,顾克军,顾东祥,石祖梁,张斯梅,常志州. 2013

[16]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对烟田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张继旭,张继光,申国明,王瑞,高林,李志刚,戴衍晨,孟贵星,向必坤,张忠锋. 2016

[17]秸秆生物炭还田应用及环境风险综述. 刘笑生,陆海鹰,崔红标,胡友彪. 2018

[18]我国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现状. 姜珊,李衍素,王娟娟,贺超兴,于贤昌,王君. 2021

[19]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田慎重,张玉凤,边文范,董亮,Jiafa Luo,郭洪海. 2020

[20]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 张丹,付斌,胡万里,翟丽梅,刘宏斌,陈安强,盖霞普,张亦涛,刘剑,王洪媛.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