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WH07对潜育化水稻土的改良效果和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麒
作者: 王麒;李奎;彭成林;罗治华;陈涛;易菊平;龚艳;胡洪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潜育化稻田;土壤改良;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还原性物质;氧化还原电位;氮循环功能基因;土壤微生态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69-1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潜育化稻田微生物改良技术,采用MWMM(modified wolfe’s mineral medium)培养基富集微好氧FeOB,结合16S rRNA测序等技术鉴定菌株种类,分别采用100 mL 106 (T1)、107 (T2)、108 (T3) CFU/mL菌株发酵液处理潜育化水稻土,评价菌株对潜育化水稻土壤的还原性物质、土壤养分、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和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价该菌株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筛选到的对Fe2+具有较强氧化作用的FeOB为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WH07(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WH07);相比于CK,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提高(P<0.05),并由负电位转为正电位;T1、T2、T3处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分别减少26.47%、41.53%、53.19%,亚铁含量分别减少0.37%、21.50%、50.09%,亚锰含量分别减少7.84%、21.57%、37.25%。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5.50%、27.38%、48.90%(P<0.05),速效磷分别显著增加12.52%、17.34%、27.38%(P<0.05),速效钾分别显著增加11.56%、17.20%、19.34%(P<0.05),有机质分别显著增加8.66%、22.22%、45.05%(P<0.05),pH显著分别增加3.40%、8.94%、16.99%(P<0.05)。土壤AOAamoA基因丰度分别增加11.94%、14.68%、33.83%,nosZ基因丰度分别增加42.97%、75.78%、118.75%,nifH基因丰度分别增加38.29%、51.05%、216.13%,UreC基因丰度分别增加16.74%、54.51%、60.94%。水稻株高分别增加5.44%、10.98%、36.00%,叶龄分别增加10.21%、23.42%、36.94%,鲜质量增加分别12.61%、22.52%、28.38%,白根数分别增加10.14%、32.92%、46.81%。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指数相比于CK均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土壤细菌中,有8个显著下调(P<0.05),如Proteobacteria等、2个(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显著上调。在相对丰度前50的属中,3个处理分别有20、19、22个属显著上调(P<0.05),包括Macellibacteroides等6个FeOB;25个属在3个处理中均显著下调(P<0.05),包括MBNT15等4个铁还原菌。调控网络分析显示菌株WH07潜在地与FeOB协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最终促进了秧苗生长。结果表明,应用菌株WH07显著改善了潜育化水稻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分类号: S511%S156
- 相关文献
[1]土壤改良剂对鄱阳湖区潜育性稻田的改良作用研究. 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刘益仁,董芳菲. 2016
[2]石灰与秸秆配施对冷浸田水稻产量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侯文峰,李小坤,王思潮,汪金平,徐祥玉,熊又升,丛日环. 2015
[3]2;4-滴丁酯抗性细菌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滕春红,刘永双,陶波,李相全,于海涛,邱丽娟. 2013
[4]2,4-滴丁酯抗性细菌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滕春红,刘永双,陶波,李相全,于海涛,邱丽娟. 2013
[5]配施有机肥对潜育化水稻土的培肥效果. 周利军,叶会财,李大明,余喜初,柳开楼,徐小林,胡惠文,王赛莲. 2016
[6]过氧化钙及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研究. 余喜初,李大明,黄庆海,柳开楼,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 2015
[7]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傅玺豪,朱建强,范先鹏,张志毅,何绍华,倪承凡,吴茂前. 2023
[8]长期深窄沟排渍对冷浸田地下水位、土壤化学特性及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王飞,林诚,李清华,方宇,林新坚,刘玉洁,刘启鹏,林丽红. 2015
[9]基于不同类型冷浸田的有机无机物料改良剂增产效应研究.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 2017
[10]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还原物质变化特征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常单娜,刘春增,李本银,吕玉虎,潘兹亮,高嵩涓,曹卫东. 2018
[11]长期深窄沟排水对冷浸田土壤脱潜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林诚,李清华,王飞,刘启鹏,林丽红,何春梅,钟少杰. 2016
[12]不同栽培和灌溉方式对冷浸稻田还原性物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罗尊长,肖小平,余崇祥,洪曦,孙耿,唐海明. 2014
[13]备用地保护规划(CRP)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V.L.Gewin,A.C.Kennedy,R.V.eseth,黄毅. 2000
[14]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杨克军,王玉凤,张树远,蔡鑫鑫,姜军,王岭,师臣. 2011
[15]秸秆腐熟剂对稻麦轮作区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胡洪涛,曹春霞,闵勇,张舒,夏贤格,汪本福,张佑宏. 2018
[16]微生物菌肥对熏蒸剂处理后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程鸿燕,张大琪,黄斌,任立瑞,郝宝强,靳茜,颜冬冬,王秋霞,曹坳程. 2020
[17]种养模式下蚯蚓对西瓜连作障碍的影响. 张娟琴,郑宪清,李双喜,白娜玲,张海韵,吕卫光,张月,张翰林. 2023
[18]棉隆熏蒸联合生物炭和沸石对土壤微生态及土传病原菌的影响. 李青杰,方文生,张大琪,颜冬冬,李园,王秋霞,曹坳程. 2022
[19]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椰园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陈思婷,刘子凡,董志国,朱昌飞,符厚隆. 2021
[20]南瓜作砧木嫁接冬瓜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符厚隆,廖道龙,刘子凡,云天海,胡艳平,朱昌飞.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四川省犍为县两种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寄生蜂种类及发生动态
作者:钱佳宁;彭成林;赵晓昱;丁柃文;徐红星;田俊策;谢馨;郭嘉雯;吕仲贤
关键词:稻显纹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寄生蜂;发生差异;寄生率
-
水分优化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彭成林;赵书军;佀国涵;朱秀秀;牛鑫泽;袁家富;徐大兵;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水分优化管理;土壤还原性物质
-
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作者:彭成林;徐大兵;周勇;佀国涵;赵书军;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秸秆还田;腐解;养分释放;表面微观结构
-
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水稻土土壤微生物研究态势分析
作者:曾宪楠;孙羽;王麒;宋秋来;梁全喜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微生物;Web of Science;研究态势
-
菌剂浸种对大豆的促生增产作用及土壤理化特性与解磷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方明棵;罗心诚;王麒;王莹;武美燕;李会贞;杨亚珍
关键词:解磷菌;群落组成;大豆;土壤理化性质
-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JYY防控土传病害效果评价及其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抗菌成分鉴定
作者:王麒;许婧霞;张亚妮;孙婧;张升潮;王腊;冯作山;易菊平;杨亚珍;胡洪涛
关键词:贝莱斯芽孢杆菌;土传病害;青枯病;抗菌活性;反相制备液相色谱;质谱
-
聚合Wx-mp、fgr和Pi-ta、Pi-b基因选育优质粳稻新品种
作者:张亚东;姚姝;陈涛;王军;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凌;赵春芳;路凯;梁文化;王才林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优质粳稻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