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儿茶素累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成浩

作者: 成浩;杨素娟;王玉书;王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愈伤组织;儿茶素;培养基;激素组合;蔗糖浓度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1993 年 02 期

页码: 109-114

摘要: 对不同培养条件下茶愈伤组织生长及其儿茶素累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素 IBA 或KT 在单独使用时,效果各异,但两者间存在明显的互相作用效应,其中以 KT 10mg/L 和 IBA0.1mg/L 组合,对儿茶素累积最为有利,MS 培养基适合愈伤组织生长,而 White 培养基上的细胞儿茶素累积最高;提高蔗糖浓度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但浓度过高不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在一个生长周期中,儿茶素累积的增加与愈伤组织鲜重增长密切相关,儿茶素含量在直线期末、静止期初最高。通过对培养材料来源的选择和培养基组成的调节,使茶愈伤组织儿茶素含量从不足1mg/gFW 提高至16—20mg/gFw。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多浆旱生植物霸王高频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冯波,段娇娇,伍国强,王锁民. 2010

[2]培养基对胡萝卜悬浮系茄红素合成代谢活性的影响. 梁燕,陈大明,王鸣,陈杭. 2003

[3]槟榔胚培养配方组合筛选研究. 黄丽云,李杰,周焕起,范海阔. 2012

[4]儿茶素圆形纸层析的改进及应用. 涂晓欧,刘霞林. 2000

[5]利用茶树培养细胞合成~(14)C-儿茶素的研究. 成浩,李素芳,沈星荣,孙锦荷. 2001

[6]我国苦茶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的鉴定评价. 王新超,姚明哲,马春雷,陈亮. 2008

[7]云南茶树资源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差异性分析(英文). 罗向前,王家金,孙雪梅,李友勇,刘本英,汪云刚,宋维希,马玲,周玉忠. 2012

[8]外源苯丙氨酸对茶树培养细胞儿茶素合成的影响. 成浩,李素芳,沈星荣,孙锦荷. 2001

[9]基于代谢物分析的沅陵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评价. 陈大海,黄怀生,唐睿,王敏名,张大明,李晋中,黎娜,钟兴刚,邓传建,舒珲,粟本文. 2024

[10]利用外源前体饲喂生物合成~(14)C-儿茶素的研究. 成浩,李素芳,沈星荣,孙锦荷. 2003

[11]茶尺蠖幼虫取食提高茶树儿茶素代谢响应强度. 冉伟,张瑾,张新,蔺松波,孙晓玲. 2018

[12]不同白化期的‘黄山白茶’代谢物差异分析. 周汉琛,刘亚芹,雷攀登. 2022

[13]茶树培养细胞花色苷累积型与非累积型株系间的差异性研究. 成浩,李素芳,孙锦荷. 2000

[14]不同激素配比对高寨贡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申刚,乙引,郝丽丽,张宇斌,张习敏. 2012

[15]不同培养基及采花期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付文婷,韩世玉,邢丹,廖芳芳,苏丹,张爱民,蓬桂华,何建文. 2014

[16]睡莲不同杂交组合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孙春青,戴忠良,潘跃平. 2014

[17]菘蓝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志亮,叶嘉,邢浩春,王玉文,焦云红,胡亚新,黄丛林. 2016

[18]不同组分培养基及培养温度对安祖花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杨小玲,侯正仿,季静,崔少杰,王罡. 2008

[19]54Q53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初探. 李顺,王国良,贾春林,盛亦兵,孙娟. 2011

[20]荆半夏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李先良,李居宁,张喜才,赵志常.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