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的生物学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欣

作者: 张欣;卢声洁;程宇豪;刘思睿;王坤英;赵兴丽;罗林丽;周玉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轮斑病;棕榈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38-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探明茶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的生物学特性,为茶轮斑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和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系统研究茶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生长的最适温度、pH、培养基和碳氮源。【结果】菌株SQ-20-1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其次为OA培养基;碳源以乳糖,氮源以L-丙氨酸对菌丝生长最佳;菌株在19~28℃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株在pH 6~11均能生长,pH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

分类号: S435.711

  • 相关文献

[1]茶轮斑病致病病原菌的鉴定. 张欣,卢声洁,程宇豪,王坤英,张金峰,周玉锋. 2020

[2]茶轮斑病防治研究进展. 黄大野,朱志刚,姚经武,张亚妮,刘晓艳,曹春霞,王开梅,饶犇,周荣华. 2018

[3]贵州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李冬雪,赵晓珍,王勇,练珊珊,任亚峰,陈卓. 2018

[4]贝菜斯芽孢杆菌CY30防治茶轮斑病研究. 黄大野,杨丹,姚经武,刘芳,廖先清,曹春霞. 2020

[5]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防治茶轮斑病研究. 黄大野,杨丹,姚经武,刘芳,廖先清,曹春霞. 2020

[6]茶轮斑病的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饶家瑞. 2021

[7]多功能静电喷雾器防治茶轮斑病试验初报. 冉隆珣,李荣福,蔡丽,梁名志,刘关所,浦恩达,李友勇,刘本英. 2014

[8]茶轮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杨文波,杨辉,向芬,刘红艳,李维,周凌云. 2021

[9]生姜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其对茶轮斑病的室内毒力强度. 饶家瑞,张欣,余用秀. 2021

[10]诺沃霉素A对茶轮斑病的防治效果. 黄大野,万中义,朱志刚,姚经武,杨妮娜,曹春霞,张亚妮,刘晓艳,饶犇. 2019

[11]大蒜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其抗茶轮斑病活性. 饶家瑞,张欣,余用秀. 2021

[12]茶轮斑病的研究进展. 马驰宇,刘惠芳,姚键梅,陈瑶. 2022

[13]茶轮斑病发生为害特性及其茶树抗病研究进展. 郑士琴,孔祥瑞,单睿阳,陈志辉,张亚真,李鑫磊,林郑和,游小妹,陈常颂. 2024

[14]重庆地区茶树病害种类及武夷菌素对茶病的田间控制效果. 李培,张克诚,王志坤,任芳. 2008

[15]5种生物农药对茶轮斑病病原的室内毒力强度. 饶家瑞,张欣,余用秀. 2021

[16]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程斌,高旭,曹宁,辛智海,何庆才,张立异. 2017

[17]耐盐植物海滨锦葵的引种和栽培研究. 尹金来,周春霖,洪立州,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0

[18]绵羊痒螨发育分期观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志蓉,连宏军,徐雪平,范进江,王宏伟. 2000

[19]冷饭团生物学特性研究. 韦茜,刘朝英,赵艳,彭玉基,刘涛. 2010

[20]黔西南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线莲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敖茂宏,罗晓青,吴明开.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