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栽培工艺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莹

作者: 李莹;赵新海;张庆华;钟丽娟;胡琴琴;白晓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响应面法;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单因素试验;栽培工艺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杂志

ISSN: 1005-7021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02 期

页码: 99-10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提高金针菇单瓶产量为目的,以常规生产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优化法、验证试验分析培养基装瓶量、灭菌前pH、接种量、搔菌深度、搔菌补水量对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单瓶平均产量分别在装瓶量1000 g、灭菌前pH值6.80、接种量35 mL、搔菌深度10 mm、搔菌补水量10 mL时达到最大值;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装瓶量、灭菌前pH和搔菌补水量是影响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关键因素;响应面优化法预测的最优化条件为培养基装瓶量1004.05 g、灭菌前pH值6.83、搔菌补水量11.41 mL,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为473.81 g;结合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预测,将验证试验设置为培养基装瓶量(1000±5)g、灭菌前pH值(6.80±0.10)、搔菌补水量(11±1)mL、搔菌深度(10±2)mm、接种量(35±5)mL,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为466.36 g,比对照组提高11.63 g,与预测值接近,相对误差为1.57%,试验设计符合生产需求.

分类号: Q939.96

  • 相关文献

[1]基于响应面法的蟹味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优化. 冯婷婷,宋天磊,春霞,刘超雄,李亚娇,慕宗杰,孙国琴,于传宗,王海燕,郭九峰. 2021

[2]对韭菜迟眼蕈蚊高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发酵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宋健,张海剑,丰硕,程佳旭,柳健虎,郭玮冰,曹伟平. 2022

[3]基于响应面分析对坚强芽胞杆菌-CX10发酵黄芪多糖的条件筛选与优化. 马玉俊,梁子敬,李杰,王磊,张凯,张康,李建喜,张景艳,马小军. 2019

[4]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优化及多因素交互影响. 李超,李红. 2018

[5]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废弃菌根的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张乐,周林燕,宋洪波,李鹏,李亚茹,曹珍珍,魏明,李淑荣. 2014

[6]金针菇蛋白源抗氧化肽精准制备条件优化. 张玉,李雪,王伟,白丽萍,王君虹. 2023

[7]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金针菇根部蛋白的工艺研究. 张乐,周林燕,宋洪波,李鹏,李亚茹,曹珍珍,魏明,李淑荣. 2015

[8]杏鲍菇高产栽培工艺的研究. 江枝和,翁伯琦,肖淑霞,林勇,杨佩玉. 2002

[9]草菇不同菌株和栽培工艺对病虫害防控效果影响研究. 郭惠东,田京江,万鲁长,任鹏飞,任海霞,曲玲,黄春燕,张柏松. 2018

[10]响应面试验优化产琥珀酸放线杆菌GXAS137发酵粗甘油产丁二酸工艺. 朱婧,冯英,李亿,秦艳,王青艳,梁戈,申乃坤. 2018

[11]3种鲜食型苹果发酵酒的对比研究. 张鹏,李莉,米晓春,康婷婷,王萍,李晓旭. 2012

[12]大豆SCo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验证及检测. 李强,苏二虎,高聚林,孙继颖,于晓芳,谢岷. 2013

[13]武夷岩茶饮料最佳浸提参数的研究. 许勇泉,尹军峰,沈丹玉,王江丽,罗红燕,郑华骞. 2009

[14]基于单因素试验的大豆CDDP-PCR反应体系优化. 李强,高聚林,苏二虎,廉博,牛敏,邵志壮,谢田. 2015

[15]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雾均匀性试验. 刘道奇,余永昌,张开飞,董慧锋,赵彬彬,秦超彬,邢金龙,李赫. 2018

[16]响应面法优化余甘子果实总黄酮提取工艺. 王睿文,黄旭萍,时梦,何银莺,王建超,郭林榕,陈发兴. 2021

[17]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关键加工工艺优化. 桂安辉,叶飞,龚自明,高士伟,刘盼盼,王胜鹏,郑鹏程,滕靖,王雪萍,郑琳,冯琳. 2021

[18]拮抗菌HM-7培养条件的优化. 唐蕊,张雪辉,王晓兴,高慧敏,田玉. 2018

[19]双螺杆熔体输送温度对番茄秸秆饲料质量的试验分析. 夏云帆,缪宏,葛迅一,韩非,王阳. 2020

[20]磷酸化姬松茸多糖制备、安全性及抑菌性研究. 路垚,杨琳燕,朱清杰,马吉飞,李桂霞,胡德宝,李瑞忠,常瑛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