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强致病力菌的抗病性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聚莹

作者: 赵聚莹;屈振刚;贾海民;陈丹;李术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品种;玉米小斑病;强致病力菌株;抗病性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10 年 14 卷 09 期

页码: 72-73

摘要: 通过对28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强致病力菌株接种,鉴定了其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小斑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28个玉米品种中大多数玉米品种属于抗或者高抗水平;只有冀玉12号、鲁单9056、郑单958和先玉335属于中抗品种,而这些品种推广面积较大,是玉米主产区的主流品种,建议严密监测小斑病菌的致病性,尽快筛选对强致病力菌株抗性好的高产玉米品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2005-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试品种抗病性分析. 薛春生,马昌广,常程,李必富,王作英,石桂双. 2008

[2]不同品种玉米对粗缩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冒宇翔,薛林,陈中锦,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石明亮. 2013

[3]玉米品种对山西各地区大斑病生理小种抗性初探. 张治家,张红,杜慧平. 2013

[4]山西省部分主推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的研究. 王国鹏,谷勇. 2010

[5]长江流域禾谷镰孢菌群部分菌株系统发育学、产毒素化学型及致病力研究. 李伟,胡迎春,陈莹,张爱香,陈怀谷. 2010

[6]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7]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分析及品种间作的控病效果.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张回灿,郑利剑,滕振勇,杨秀娟. 2020

[8]甜糯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及前移防治试验.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苏婷,卢德生,王桂跃. 2014

[9]玉米小斑病叶片生化变化的红外光谱分析. 时有明,李栋玉,易时来,晏翠琼. 2019

[10]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石妞妞,阮宏椿,杜宜新,廖蕾,陈福如,杨秀娟. 2018

[11]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扫描电镜观察. 崔洋,刘克明,魏建昆,张召铎,刘植义. 1990

[12]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RNA病毒的检测及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征. 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李聪聪,孔令晓. 2021

[13]真菌病毒BmPV1抑制Bipolaris maydis侵染寄主作用研究. 王亚娇,及增发,栗秋生,吴玉星,韩森,孔令晓. 2024

[14]福建省丙环唑不同敏感性玉米小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9

[15]玉米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鹿秀云,李社增,栗秋生,孔令晓,刘杰,马平,高胜国. 2006

[16]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王鹏,孔令晓. 2022

[17]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郭宁,马井玉,张海剑,石洁,李坡,孙华. 2017

[18]玉米小斑病药剂防效试验初报. 拉巴卓玛. 2017

[19]生物农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刘悦,王立达,李青超,兰英,赵秀梅,刘洋,郑旭,刘颖,韩业辉. 2023

[20]影响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因素. 冯艳春,郑洪兵,杜鹃,姚丽影.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