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间覆膜栽培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海泉

作者: 王海泉;王英;周宝库;李柱刚;何云霞;满为群;陈怡;杜维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行间覆膜;微生物区系;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9 年 28 卷 05 期

页码: 123-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大豆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进行了行间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对行间覆膜栽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并没有改变土壤根际微生物主要的三大类群种类的变化,仍是细菌总量最高,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增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R1、R2、R1时期,总数量高峰出现在V2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覆膜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速率N、速效P、速效K的含量高于不覆膜(CK)。因此,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之一,是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碳的含量,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促进了大豆生长发育,提高了大豆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导致提高了产量。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研究. 王海泉,陈怡,满为群,栾晓燕,刘鑫磊,来永才,马岩松,杜维广. 2007

[2]覆膜大豆增产效果研究初报. 周宝库,张喜林,宦立海,杨军,王新政,李光耀,吴志敏,张伟东. 2004

[3]长期施氮对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周晶,姜昕,马鸣超,赵百锁,李俊. 2016

[4]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王英,王爽,李伟群,魏丹,周宝库,王玉峰. 2007

[5]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钩藤产量、品质及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柳玲玲,王文华,杨再刚,张邦喜,范成五,芶久兰. 2018

[6]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Ⅰ.非连作大豆(正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 2005

[7]胶质类芽孢杆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复合接种效果评价. 马鸣超,刘丽,姜昕,关大伟,李俊. 2015

[8]河西灌区小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和复种模式研究. 张久东,包兴国,曹卫东,车宗贤,卢秉林,杨新强. 2015

[9]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肥力影响. 孟庆英,于忠和,贾绘彬,朱宝国,王囡囡,张必弦,张娣. 2011

[10]我国大豆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评价. 吕继龙,何萍,徐新朋,魏丹,仇少君,赵士诚. 2020

[11]控释肥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肥力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孟庆英,于忠和,贾会彬,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高雪冬. 2011

[12]长春市蔬菜保护地栽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时空变化趋势. 吴海燕,高玉山,金荣德,窦金钢,高星爱,范作伟,张景野,刘慧涛. 2009

[13]高精料饲粮条件下反刍动物瘤胃适应机制的解析. 梁玉生,李发弟,李飞. 2016

[14]奶牛消化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纪守坤,武志军,严慧,乔栋,王雅晶,曹志军,李胜利. 2016

[15]乳铁蛋白素B和天蚕素P1对投喂大肠杆菌断奶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侯振平,印遇龙,王文杰,刘景喜,SOUFFRANT W B. 2011

[16]宁夏盐池沙地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舒维花,蒋齐,王占军,何建龙. 2012

[17]蜜蜂肽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张智安,李世易,武刚,李发弟,李飞. 2020

[18]反刍动物纤维酶制剂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效果. 闫佰鹏,李发弟,李飞. 2019

[19]植物精油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董春晓,郭晓飞,李义海,杨晶,王娟,张金龙,张效生. 2022

[20]炭基肥连续两年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柳骁桐,纪立东,孙权,司海丽,王锐.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