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施伏芝

作者: 施伏芝;阮新民;倪金龙;罗志祥;苏泽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遗传模型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7 年 35 卷 36 期

页码: 11792-117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氮环境中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遗传特点。[方法]采用Dasanbyeo×TR22183杂交,构建了163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施氮、不施氮处理的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遗传机制。[结果]两亲本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处理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RILs群体的变幅较大,极显著差异,且呈连续变异。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属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在施氮处理下的最适模型为E-1-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显性上位作用,遗传率为51.03%,且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不同;在未施氮处理下的最适模型为E-1-9,主基因表现为抑制作用,遗传率为41.10%。主基因间包括加性和加性上位互作效应。[结论]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的氮环境中均属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施氮环境中表现相对较高。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减氮条件下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 胡香玉,钟旭华,彭碧琳,黄农荣,潘俊峰,梁开明,刘彦卓,傅友强. 2019

[2]不同施氮量下水稻灌浆期氮磷钾的积累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王慧,李茂柏,李培德,张建明,朱春梅,张志奇,Jung-Ro Lee,朴钟泽. 2009

[3]水稻粳掉3号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树明,李玉萍,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黄兴奇,程在全,朱广彬. 2007

[4]两种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蒋鹏,周兴兵,张林,朱永川,郭晓艺,刘茂,熊洪,郭长春,徐富贤. 2024

[5]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和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与育种应用. 王际凤,谷长先,黄培英,朱速松,王成招,张大双,涂丹,陆作楣. 2010

[6]柞蚕饲料转化效率的遗传模型与基因效应值的估算. 徐亮,吴艳,孟宪民,刘凤云,黄先敏,戚利. 2006

[7]小麦雌性育性遗传的分离分析. 窦秉德,徐海风,侯北伟,张新玲,王芳,刘福霞,杨晋彬,杨文杰. 2009

[8]双列杂交F_1代加倍单倍体的遗传模型. 张全德,陈世明. 1995

[9]玉米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刘鹏,任英,王洪秋. 2004

[10]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侯璐. 2019

[11]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祁新,赵颖君,李鹏志,邬信康. 2001

[12]甜瓜果形遗传的初步研究. 李秀秀,吕敬刚,薛毅柳,井立军,加藤正弘. 2002

[13]籼粳交稻米胶调度的遗传特性分析. 汤圣祥,张云康,余汉勇,王磊. 1996

[14]数量性状各世代平均值的乘积式遗传模型. 韩春琏,吉敬合. 1994

[15]不同环境条件下花生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王晓帅,梁明磊,胡长敏,王嵩,倪皖莉,江建华. 2016

[16]中美几个棉花品种育种应用价值研究(英文). McCARTY Jack C,WU Ji-xiang,JENKINS Johnie N,郭香墨. 2005

[17]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的遗传分析. 秦梦颖,苑少华,冯树英,段文静,白建芳,王娜,赵昌平,章文杰,张风廷,张立平. 2018

[18]糯玉米叶夹角的遗传模型分析. 王军,李洪涛,许瀚元,李景芳,祝庆,迟铭. 2020

[19]蚕豆重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陈扣梅,田莹莹,滕长才,张红岩,樊有存,周仙莉,韩雪梅,侯万伟,李萍,武学霞,刘玉皎. 2020

[20]油用向日葵籽实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包海柱,高聚林,马庆,胡树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