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长效机制的建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珂
作者: 吕珂;徐世艳;杜鹃;侯倩倩;赵泽民;王佳江
作者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农业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内涵;长效机制;建议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13 年 06 期
页码: 57-60
摘要: 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因此,完善适合公众普遍参与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分析了农业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转基因风险交流的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并从研发者、管理者、社会公众等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的客观需求,以及不同群体间的相互配合机制。提出了完善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分类号: S188
- 相关文献
[1]关于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思考. 张锋,孙洪武. 2013
[2]关于科研绩效评估的思考. 李景慧. 2010
[3]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几点建议. 王保福,钟新榕,马丽荣,李红霞,梁伟. 2007
[4]浅析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吕珂,徐世艳,侯倩倩,赵泽民. 2009
[5]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体系运行现状分析. 宋贵文,李飞武,张明,刘信,沈平,赵欣. 2011
[6]美国转基因作物发展现状对中国相关管理机制创新的启示. 汪其怀,汪其怀,张利娟,雒珺瑜,张帅,崔金杰. 2017
[7]瑞典农业转基因生物品种培育和管理. 吴亚姗,常丽娟. 2021
[8]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误区. 卢长明. 2013
[9]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63选育报告. 周晓箭,王海风,孟清芹. 2008
[10]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陈本晶,王艳,崔野韩,周云龙. 2013
[11]关于我国开展转基因生物科普工作的思考. 宋新元,宋贵文,徐世艳,张明. 2010
[12]转基因食品消费者认知与政府规制问题研究综述. 徐丽丽,巩前文,田志宏. 2010
[13]CAC框架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李华明,李董,祭芳,张新明,徐学万. 2018
[14]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科普模式研究 被引量:1. 戴芬,王强,于国光,姚佳蓉,邓玉,李祥洲. 2018
[15]北京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的诉求调查研究. 张星联,张慧媛. 2017
[16]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应对模式探讨——以木薯制品氰化糖苷污染为例. 刘星,李祥洲,钱群丽,饶钦雄,宋卫国. 2018
[17]新媒体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策略探讨. 张星联. 2018
[18]国外转基因食品风险交流机制研究. 陈莉莉,孙彩霞,朱姝晴. 2015
[19]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魏益民,魏帅,郭波莉,姜涛. 2014
[20]技术专家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魏益民,郭波莉,魏帅.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犬种布鲁氏菌标准阳性血清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吕浪;冯宇;杨柏琼;杜鹃;蒋玉军;乌日恒;王拥军;蒋卉
关键词:犬种布鲁氏菌;阳性血清;效价标定;血清凝集试验;间接ELISA
-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作者:吕珂;徐世艳;高阳;孙浩轩;王佳江;赵泽民;刘培兴
关键词: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典型案例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为例
作者:孙浩轩;王迪;徐世艳;吕珂;高阳;王佳江;赵泽民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吉林省农科院;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
-
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如何讲好科研故事
作者:胡水清清;陈乃实;王鹏年;王楠;杜鹃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故事;科研宣传;科学精神
-
莱氏绿僵菌与异色瓢虫协同增效防治蚜虫研究
作者:石娜;路杨;隋丽;王佳江;赵宇;李启云;张正坤
关键词:莱氏绿僵菌;异色瓢虫;生物防治;协同增效;蚜虫
-
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扩散共享机理研究
作者:徐世艳;李金阳;金雪;刘璐;郭云鹏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农业技术扩散;农业科技扩散共享;机理研究;农户
-
4株虫生真菌对亚洲玉米螟致病力评价及其与松毛虫赤眼蜂的相容性
作者:赵宇;姜媛媛;田艺帆;王佳江;隋丽;张云月;李启云;路杨;张正坤
关键词:玉米;亚洲玉米螟;昆虫病原真菌;赤眼蜂;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