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2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莉欣

作者: 宋莉欣;黄奇娜;奉保华;施勇烽;张晓波;徐霞;王惠梅;李小红;赵宝华;吴建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过氧化氢;光合色素;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10 期

页码: 1519-15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双环氧丁烷(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红褐色斑点叶突变体spl21(spotted-leaf 21)。大田条件下,突变体播种后约2周叶片上开始出现红褐色斑点,随后部分斑点融合,从叶尖开始发黄枯萎,并沿叶片两侧边缘向下扩散,严重时叶片大部分或整体枯死。突变体spl21与野生型IR64相比,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叶片斑点处及周围有H2O2沉积。突变还导致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降低,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下降;此外,突变体中CAT、SOD、APX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OD活性则极显著升高。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法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长臂下端介于In Del-8和RM28746之间约87 kb的区段内,暂名spl21(t),本研究为该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水稻淡褐斑叶突变体lbsl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奉保华,杨杨,施勇烽,林璐,陈洁,黄奇娜,魏彦林,HeiLEUNG,吴建利. 2012

[2]一个水稻显性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 郭丹,施勇烽,王惠梅,张晓波,宋莉欣,徐霞,贺彦,郭梁,吴建利. 2016

[3]水稻斑点叶突变体hm197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李小红,施勇烽,张晓波,奉保华,宋莉欣,王惠梅,徐霞,黄奇娜,郭丹,吴建利. 2015

[4]水稻淡褐斑叶突变体lbsl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奉保华,杨杨,施勇烽,林璐,陈洁,黄奇娜,魏彦林,Hei LEUNG,吴建利. 2012

[5]水稻淡黄叶突变体pyl3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胡彬华,王平,杜安平,李辉,王闵霞,白玉露,冀占东,蒲志刚. 2021

[6]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4的表型鉴定及理化指标分析. 王茂辉,钟春燕,罗文龙,聂金泉,郭涛,王慧,陈志强. 2018

[7]一个新型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沈海超,施勇烽,奉保华,王惠梅,徐霞,黄奇娜,吕向光,吴建利. 2012

[8]适度干湿交替促进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的根层诱导机制. 傅友强,沈宏,杨旭健. 2017

[9]由根癌农杆菌介导将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入水稻. 彭昊,王志兴,窦道龙,朱生伟,路铁刚,孙敬三. 2003

[10]H_2O_2预处理转pepc基因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 魏晓东,李霞,唐玉婷. 2018

[11]水稻叶片发育过程中某些光合组分的变化. 倪万潮,崔继林,聂毓琦. 1991

[12]粳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日变化和光合色素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FACE研究. 袁嫚嫚,朱建国,刘钢,王伟露. 2018

[13]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刘霞,付艳苹,朱晔荣,李艳萍,王勇. 2007

[14]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的初步定位. 朱磊,朱友林,余潮,张集文. 2005

[15]水稻紫鞘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的鉴定及PSH1候选基因分析. 周可,李燕,王世明,崔国庆,杨正林,何光华,凌英华,赵芳明. 2017

[16]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定位. 龚盼,黎坤瑜,黄福灯,韦荔全,杨茜,程方民,潘刚. 2016

[17]水稻叶片早衰及盐敏感突变体osles的生理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 毛节景,赵晨晨,黄福灯,潘刚,程方民. 2014

[18]水稻G156S披叶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分析.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2009

[19]水稻雌性半不育突变体M21的细胞学研究和基因的初步定位. 龙思芳,张大双,彭强,姜雪,雷月,宫彦龙,徐海峰,李佳丽,邓如玉,朱速松. 2017

[20]空间诱变水稻品系T2的稻瘟病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定位. 孙大元,陈冠州,张景欣,周丹华,王慧,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