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微核心种质在黄淮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章雄

作者: 刘章雄;杨春燕;徐冉;卢为国;乔勇;张礼凤;常汝镇;邱丽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微核心种质;AMMI;双标图;区域适应性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1 年 37 卷 03 期

页码: 443-4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运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对黄淮地区三省两年的60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数据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对参试种质的环境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占总平方和的16.73%~24.5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有进一步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必要。不同种质不同性状在各试验点具有不同的适应性,部分种质某一性状具有广泛适应性、而部分种质只在某一特定环境才能表现其潜力。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淮地区微核心种质在育种实践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双图标在油菜区试中的应用. 蒋海玉,刘旭云,王欣,符明联. 2008

[2]双标图在大豆区域试验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郑伟,刘玉红,王永祥,于勇,王思斌,刘国民. 2005

[3]双标图在蓖麻区域试验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张锡顺,杨建国,刘旭云,徐宁生,郭丽芬,杨谨,李瑞兰,宋石鸿,闻其生. 2007

[4]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评价. 秦君,杨春燕,谷峰,张耀斌,冯燕,唐晓东,刘长友,张孟臣. 2013

[5]大豆微核心种质与育成品种的种子蛋白11S/7S比值的分析. 王林林,关荣霞,齐峥,邱丽娟,罗淑萍. 2008

[6]大豆微核心种质蛋白亚基含量变异的分析. 简爽,卢为国,文自翔,李海朝,袁道华,李金英,张辉,叶永忠. 2012

[7]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的鉴定. 宋雯雯,李继存,赵云,周静,黄新阳,曾海燕,杨光明,李素真,吴存祥,韩天富. 2020

[8]大豆微核心种质对草甘膦的耐受性鉴定. 李脉泉,化宿南,郭兵福,刘明,宋健,陈建港,周福来,于莉莉,陶波. 2015

[9]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 任洪雷,张丰屹,韩新春,洪慧龙,朱筱,王广金,邱丽娟. 2023

[10]大豆微核心种质与育成品种的种子蛋白11S/7S比值的分析. 王林林,关荣霞,齐峥,邱丽娟,罗淑萍. 2008

[11]利用AMMI模型分析红花花瓣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胡尊红,王沛琦,杨谨,郭丽芬,吴郁青,胡学礼,刘旭云. 2018

[12]品种区域试验中算术平均值、BLUP和AMMI估值的精度比较. 孔繁玲,杨付新. 2001

[13]利用AMMI模型分析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郑伟. 2005

[14]甘蔗品种的区试蔗茎产量和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陈学宽,刘家勇,范源洪,吴才文,赵俊,赵培方. 2009

[15]基因型与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胡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党照,张建平,赵利,王利民. 2017

[16]用GGE双标图分析苦荞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验地点相似性. 张大爱,赵绪明,钱一萍,杜莹,张志芬,高金锋,高小丽,王鹏科,冯佰利. 2015

[17]辽阳地区杏品种区域适应性的初步评价. 吴媛媛,尹雪松,何跃,李瑞春,孙敏杰. 2013

[18]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7431的区域性鉴定及农村生产试验. 任作瑛,黄盖群,佟万红,危玲,殷浩,郑继川,姚永权,张和灵. 2010

[19]黑土区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区域适应性探讨. 马国成,蔡红光,范围,梁尧,刘剑钊,赵洪祥,袁静超,刘培兴,边少锋,王立春,任军. 2022

[20]西方蜜蜂“蜜粉高产”蜂种区域适应性分析. 陈顺安,张学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