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鲜胺防治菠萝黑腐病效果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会芳

作者: 沈会芳;杨祁云;蒲小明;张景欣;孙大元;林伟;陈雨生;林壁润;李晓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菠萝黑腐病;奇异根串珠霉;咪鲜胺;残留;果实品质;防治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1 年 034 期

页码: 133-14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评价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的抑杀作用,优化其防治菠萝黑腐病方法,为病害防治提供实用技术。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黑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咪鲜胺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菠萝果实为材料,评价咪鲜胺在不同使用浓度和不同浸果时间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以优化其使用技术;测定处理后菠萝果实风味指标和咪鲜胺在菠萝果实的残留,明确咪鲜胺对菠萝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对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μg/mL;0.05μg/mL咪鲜胺可抑制芽管分化形成菌丝,从而严重抑制病菌的生长发育过程。用500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28℃贮藏8、12、16天时,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75%,防控效果稳定;处理后2 h、1天、2天、3天、4天、5天,咪鲜胺残留低于国家最高残留限量;处理后8、12、16、20天,菠萝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咪鲜胺对菠萝黑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0μg/mL咪鲜胺浸果1 min可有效防治菠萝果实采后黑腐病,保持菠萝果实的品质,不影响农产品安全。

分类号: S436.68

  • 相关文献

[1]咪鲜胺在粤浙两地水稻和土壤中残留动态. 杨晓云,李振,刘新清,徐浩,徐汉虹,黄炳球. 2006

[2]气质联用测定番石榴中咪鲜胺消解动态和残留量. 张世瑞,孙丹,袁宏球. 2010

[3]两种热带水果中咪鲜胺残留的气质联用测定. 张世瑞,袁宏球,尹桂豪. 2010

[4]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快速测定小麦中的咪鲜胺残留. 董丰收,刘新刚,郑永权,陈武瑛,王晨蕊,王相晶. 2009

[5]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柑桔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动态研究. 罗逢健,楼正云,汤富彬,张新忠,刘光明,陈宗懋. 2010

[6]咪鲜胺及2,4,6-三氯苯酚在牛奶中的残留检测方法. 吴琼,吕岱竹,韩丙军,黄海珠,张艳玲. 2017

[7]菠萝黑腐病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谷会,朱世江,詹儒林,弓德强,张鲁斌. 2014

[8]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与增效研究. 束兆林,杨红福,缪康,赵来成,姚克兵,于居龙. 2015

[9]咪鲜胺与戊唑醇及混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毒力测定. 关春林,石玉星. 2016

[10]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敏感性. 郑睿,聂亚锋,于俊杰,黄磊,俞咪娜,尹小乐,黄星,王亚会,郑梦婷. 2014

[11]甲基硫菌灵与咪鲜胺混合制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赵来成,束兆林,吉沐祥,缪康,庄桂花,张建华. 2009

[12]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吉沐祥,陈宏洲,姚克兵,杨敬辉,王健,吴祥. 2013

[13]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研究及治理. 杨红福,吉沐祥,姚克兵,束兆林. 2013

[14]35%噻·咪种衣剂对水稻苗期病虫害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英文). 姚善良,李红阳,周加春,张俊喜,顾慧玲,孙星星. 2015

[15]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陈宏州,杨红福,姚克兵,庄义庆,缪康,束兆林. 2017

[16]咯菌腈、咪鲜胺及其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毛妮妮,吉沐祥,陈洪洲,吴祥. 2015

[17]井冈霉素和咪鲜胺混剂对2种水稻病原真菌的室内活性测定. 束兆林,潘以楼,吉沐祥,赵来成,缪康,庄义庆. 2009

[18]江苏镇江地区水稻恶苗病菌分离鉴定与对咪鲜胺的抗性分析. 周华飞,杨红福,陈宏州,束兆林,姚克兵,庄义庆. 2019

[19]28%丙环·咪鲜胺水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章稳宏,张春兰,储西平. 2011

[20]500 g/L三环唑·咪鲜胺悬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王广友,林波,吴培,李磊.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