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富2号"*"金红"苹果F1代糖酸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金凤

作者: 黄金凤;吕天星;闫忠业;王冬梅;杨锋;王颖达;刘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苹果;F1代;糖组分;酸组分;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特种经济动植物

ISSN: 1001-4713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39-43

摘要: 以苹果品种“长富2号”ד金红”及其杂交后代的实生群体为试材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中以积累果糖和苹果酸为主,含量范围分别为29.11~65.71 mg/g和2.79~8.24mg/g。各糖酸组分含量均呈正态分布(除柠檬酸),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柠檬酸含量呈偏正态分布,其遗传可能存在主效基因。果糖、葡萄糖和奎尼酸的遗传是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蔗糖和苹果酸含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各糖酸组分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出现广泛的分离,变异系数均超过21%。本群体倾向于高果糖及低苹果酸亲本遗传,具有筛选风味优良单株的潜力。

分类号: S661.1

  • 相关文献

[1]‘红玉’ב金冠’苹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遗传分析. 闫忠业,伊凯,刘志,王冬梅,吕天星. 2017

[2]不同品种番石榴果实评价及糖酸组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分析. 李升锋,徐玉娟,廖森泰,张友胜,吴继军,唐道邦,温靖. 2009

[3]不同生态品种群桃果实糖酸及其组分含量分析. 朱更瑞,王新卫,曹珂,方伟超,陈昌文,王力荣. 2017

[4]贵州不同产区蜂糖李果实糖酸组分差异及品质评价. 王红林,解璞,马玉华,赵凯,王红,赵晓珍,郑乾明. 2024

[5]不同品种桑椹糖酸组分分析. 李升锋,张友胜,池建伟,刘子放,肖更生,吴继军,唐道邦,温靖. 2011

[6]苹果不同继代次数的茎尖组培苗同工酶酶谱及RAPD分析. 杜国强,师校欣,张庆良,马宝焜. 2006

[7]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种群及遗传变异分析. 杜亚杰,张煜泓,李世访,朱英波,张志想. 2023

[8]'京白梨'不同序位果实发育动态及成熟期内在品质差异分析. 杜瑞瑞,田海青,梁振旭,刘军,鲁韧强,孙明德,刘松忠. 2020

[9]荔枝资源果实成熟进程中糖、酸变化. 陈洁珍,蔡长河,吴洁芳,付丹文,严倩,欧良喜. 2018

[10]龙眼鲜果与干果的糖组分分析. 陈秀萍,许奇志,蒋际谋,邓朝军,郑少泉. 2019

[11]扁桃生理落果期不同组织蔗糖代谢动态特征及与落果的关系. 郭春苗,杨波,木巴热克·阿尤普,车玉红,许娟,龚鹏,徐叶挺,廖康. 2020

[12]超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赵福成,景立权,陆大雷,王桂跃,陆卫平. 2014

[13]甘薯中糖组分含量与甜度的相关性分析. 张毅,孙健,钮福祥,徐飞,朱红,岳瑞雪,张文婷,马晨. 2021

[14]不同荔枝品种果实品质、糖组分及抗氧化性的分析. 李升锋,徐玉娟,张友胜,吴继军,唐道邦,温靖. 2008

[15]光质对红叶桃叶片呈色的影响. 张斌斌,蔡志翔,沈志军,张春华,马瑞娟. 2013

[16]米粉液化过程糖组分变化的研究. 黄立新,高群玉,黄农荣,黄天世,杨宜功. 2000

[17]‘改良白凤’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及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姜凤超,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张俊环. 2016

[18]墨西哥玉米留茬中糖组分含量对氮素的响应. 张晓艳,刘锋,王风云,董树亭. 2009

[19]'赛蜜酥1号'枣及其芽变品系果实的性状差异. 靳娟,张雁飞,阿布都卡尤木·阿依麦提,周龙,郝庆. 2022

[20]新疆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钟海霞,丁祥,周晓明,潘明启,张付春,韩守安,张雯,谢辉,王敏,艾尔买克·才卡斯木,伍新宇.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