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方式及用量改善高粱光合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佳旭

作者: 王佳旭;张旷野;张飞;王艳秋;朱凯;张志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氮;产量;光合特性;土壤微生物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7-26

摘要: [目的]测定不同施氮方式及氮肥施用量对高粱冠层光合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揭示施氮方式及用量对高粱地上部及地下部调控效应。[方法]以常规施肥方式及用量(氮肥180 kg·hm-2)为对照,设置6个不同施氮量下水肥一体化施氮方式处理,测定分析不同处理产量、冠层参数、光合特性、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并对差异微生物进行16S功能预测。[结果]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叶片氮含量和归一化植被系数增加0.68%~13.86%和7.94%~58.73%,净光合速率增加11.50%~17.06%;气孔导度增加33.32%~166.67%,单穗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0.02%~7.71%和0.52%~13.26%。土壤微生物变化特征中,水肥一体化方式5种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种水平物种相对丰度也有增加,16S预测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土壤微生物具有更丰富的功能性。[结论]水肥一体化施氮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群体冠层光合特性,增加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物质合成、离子转运和代谢等功能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丰富度,其中氮肥施用160 kg·hm-2的水肥耦合处理整体表现较优。

分类号: S514%S154.3

  • 相关文献

[1]AM真菌与氮交互作用对高粱根系侵染率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马英慧,马英智,马英杰. 2023

[2]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 董二伟,王成,丁玉川,王劲松,武爱莲,王立革,焦晓燕. 2017

[3]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运红,杜君,和爱玲,孙克刚,张洁梅,丁华,许为钢. 2016

[4]种植密度对高粱吉杂137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悦,李伟,李继洪. 2020

[5]2个适合机械化种植的高梁品种产量、光合特性及密植潜力比较. 朱凯,张飞,柯福来,王艳秋,李志华,邹剑秋. 2017

[6]不同播期对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高梁产量的影响. 王聪,杨克军. 2016

[7]不同播期对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高粱产量的影响. 王聪,杨克军. 2016

[8]低氮条件下L-色氨酸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俊志,王晓东,窦爽,辛宗绪,吴宏生,周宇飞,肖继兵. 2024

[9]不同间作模式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俊志,窦爽,王晓东,张蒙,肖继兵. 2025

[10]水肥一体化技术对高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节效应研究. 张志鹏,张飞,吴晗,陈柏志,朱凯,王艳秋. 2025

[11]醋糟、粉煤灰对高粱苗期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高粱生长的影响. 范娜,白文斌,彭之东,李光,王慧贤. 2018

[12]高粱种质资源成熟期氮效率评价及筛选. 李丹,曲匡正,陆晓春,丛玲,朱振兴. 2024

[13]不同养分组合对高粱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杨苞梅,姚丽贤,李国良,何兆桓,周昌敏,涂仕华. 2008

[14]氮、磷、钾肥对高梁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 2011

[15]高粱种质材料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鉴定及聚类分析. 张一中,周福平,张晓娟,邵强,杨彬,柳青山. 2018

[16]苗期和灌浆期干旱-复水对高粱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张姣,吴奇,周宇飞,王艺陶,张瑞栋,黄瑞冬. 2018

[17]4种不同作物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孙常青,郭志利,卢成达. 2011

[18]交替隔沟灌溉对春播高粱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白文斌. 2011

[19]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腐秆菌剂下的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碳组分特征. 魏赛金,李昆太,涂晓嵘,倪国荣,曾研华,潘晓华. 2012

[20]苏北沿海滩涂秸秆还田对大麦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刘冲,王茂文,刘兴华,丁海荣,朱小梅,邢锦城,赵宝泉,董静,洪立洲.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