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方式茉莉花理化性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盛金凤

作者: 盛金凤;陈坤;唐雅园;王雪峰;何雪梅;周主贵;零东宁;雷雅雯;李丽;易萍;郑凤锦;叶冬青;唐杰;孙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干燥方式;茉莉花;理化性质;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08 期

页码: 247-259,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新鲜双瓣茉莉花为原料,对比分析热风(HD)、微波(MVD)、微波-热风联合(MVD+HD)、真空冷冻(FD)干燥茉莉花的色泽、理化成分、抗氧化能力、氨基酸组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FD组茉莉花的L*值最大,a*值和ΔE最小,叶绿素、总酚含量最高,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最强;而MVD+HD组茉莉花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比均最高,分别为8.32 mg/g、2.67 mg/g和32.09%;醇类在茉莉花干花挥发性成分中相对含量最大,4种干燥方式FD组的茉莉花醇类、酯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53.37%、5.40%、17.99%;酮类、烷烃类、酸类在HD组中相对含量最高,烯烃类和其他类在MVD组相对含量最高,说明FD组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茉莉花主要香气物质,而HD组损失最大.综合表明,FD干燥的茉莉花色泽和香气最佳,可开发成高端茉莉花产品;而MVD+HD能较好的保留了茉莉花的香气和营养品质,比较适宜产业化生产,可作为茉莉花一种较理想的干燥方式.

分类号: TS205

  • 相关文献

[1]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2]不同干燥方式下黑毛茶风味品质的比较分析. 赵熙,钟妮,余鹏辉,黄浩,周浩,谭正初,郑红发. 2022

[3]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香气成分的影响. 郭英杰,郭智鑫,卞建明,谢秋涛,李高阳,汪凯,朱向荣. 2024

[4]基于GC-I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孟克迪,张国治,王赵改,史冠莹. 2023

[5]干燥方式对聚合草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段梦颖,刘坤,尚红梅,杨君研,李然,吴洪新. 2018

[6]不同护色处理和干燥方式对芦笋粉品质的影响. 赵时珊,施建斌,隋勇,蔡沙,熊添,李少斌,蔡芳,梅新. 2023

[7]罗非鱼皮明胶的脱腥方法及理化性质. 曾少葵,杨萍,邓楚津,洪鹏志,崔绮珊,章超桦,李来好. 2010

[8]黄粉虫油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的研究. 郑自奋,崔芸,林勇,刘勇,刘袆帆,肖更生,余元善,马路凯. 2022

[9]带鱼鱼油的提取及理化特性研究. 李邰宇,阎莹莹,应晓国,伍俏佳,马路凯,胡艺. 2023

[10]农户种植茉莉花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韦志扬,樊保宁,覃培松. 2008

[11]论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与控制. . 1999

[12]茉莉花胚胎学研究 I.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 董利娟. 2002

[13]外部因素对茉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邓衍明,齐香玉. 2019

[14]茉莉花文化挖掘及其在休闲农业中的应用探讨. 邓衍明,齐香玉,陈双双,冯景. 2019

[15]基于宏基因组茉莉花植株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陈梅春,朱育菁,刘波,王阶平,刘晓港,杨文靖. 2018

[16]茉莉花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齐香玉,陈双双,冯景,王华娣,邓衍明. 2020

[17]啶虫脒在茉莉花上的残留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朱富伟,叶倩,黄玉芬,黄聪灵,王富华,万凯. 2020

[18]广西茉莉花害虫及其天敌名录. 周至宏,韦德卫,曾涛,陈文创,黄法就,周尚劲. 2004

[19]基于宏基因组的茉莉花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陈梅春,朱育菁,刘波,王阶平,刘晓港,杨文靖. 2018

[20]植物精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方莹,张金霞.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