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鹤山
作者: 张鹤山;陆姣云;朱伟;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三叶;氮离子;氩离子;诱变;生物学效应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60-1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离子注入技术是创制植物新种质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离子注入红三叶的诱变效应,以不同注入能量和剂量的N+(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14或5*1015ions·cm-2,分别记为N3014、N3015、N5014、N5015)和Ar+(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14ions·cm-2,分别记为Ar3014和Ar5014)注入"鄂牧5号"红三叶种子,研究种子诱变后的萌发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花序数、花序小花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序长度以及花序宽度等农艺性状对诱变单株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红三叶种子表皮具有明显的"灼伤"现象,种皮颜色变成黑褐色.相比于对照,Ar3014处理下发芽率指标值略有提高,处理N3014和N3015的发芽率指标值略有降低,但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N5014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率(P<0.05),比对照低约10%,处理N5015和Ar5014发芽率更是降低超过30%(P<0.05).注入能量为30 keV的2个N+处理显著增加了胚根体积和胚根长度(P<0.05).经离子诱变的种子(M1代)种植后生产M2代种子,依次生产M3和M4代种子.M2代植株各性状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表现出更大的性状变异特征,为进一步筛选突变材料奠定基础.50 keV的N+和Ar+诱变处理具有更大的诱变效应,但主要是不利突变.红三叶适宜的N+诱变能量为30 keV,剂量为5*1014~5*1015ions·cm-2.经过4个世代选育,获得8个性状稳定并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M4代突变体材料,为红三叶诱变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张鹤山,陆姣云,朱伟,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 2024
[2]氮离子注入对黄瓜当代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崔兴华,刘楠,韩毅科,魏爱民,张桂华,杜胜利. 2012
[3]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对紫花苜蓿的诱变效应. 尚晨,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蒿若超,李集临,徐香玲,刘录祥. 2008
[4]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的研究 Ⅰ.茶树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杨跃华,林树祺. 1990
[5]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宋云,张怀渝,畅志坚. 2004
[6]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应用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刘建光,王永强,赵贵元,赵俊丽,张寒霜. 2016
[7]辐照木霉菌株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陈建爱,王未名. 2003
[8]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的研究Ⅰ.茶树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杨跃华,林树祺. 1990
[9]施肥对不同土壤上红三叶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 朱小梅,洪立洲,王凯,王茂文,丁海荣,吴家旺,王正银. 2009
[10]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红三叶和高丹草Cs、K竞争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方华为,贾炎,郑向群,丁永祯,刘岩,刘书田,郑宏艳,周莉. 2015
[11]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红三叶和高丹草Cs、K竞争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方华为,贾炎,郑向群,丁永祯,刘岩,刘书田,郑宏艳,周莉. 2014
[12]红三叶根浸提液的化感潜力初探. 牟兰,李荣,蔡明,姜华. 2014
[13]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红三叶和高丹草Cs、K竞争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方华为,贾炎,郑向群,丁永祯,刘岩,刘书田,郑宏艳,周莉. 2014
[14]北亚热带区红三叶自毒效应潜势初探. 蔡明,牟兰,张美艳,王宗礼,黄必志. 2014
[15]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浸提液对种子的化感效应. 蔡明,张美艳,牟兰,薛祝林,岳信龙. 2016
[16]红三叶(Triolium pratense L.)浸提液对种子的化感效应. 蔡明,张美艳,牟兰,薛祝林,岳信龙,黄必志. 2016
[17]不同浓度花浸提液对红三叶种子化感作用研究. 蔡明,牟兰,王宗礼,黄必志. 2014
[18]51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耐铜性评价. 赵思怡,陈菲,张鹤山,张志飞. 2019
[19]模拟轮牧条件下黄土高原三叶草产量与营养品质的预测. 石丽娜,杨天辉,常生华,侯扶江. 2019
[20]3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耐铜性综合评价. 张鹤山,高秋,张婷婷,陆姣云,田宏,熊军波,刘洋.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溶血相关基因缺失降低鳗弧菌感染花鲈的致病性
作者:姜维;周家宇;王雨果;胡存洁;方秀;罗土炎;刘洋;鲍宝龙
关键词:花鲈;鳗弧菌;溶血素;细菌感染;免疫应答
-
鄂东大别山区野生豆科牧草资源调查与评价
作者:熊军波;张鹤山;田宏;陆姣云;吴新江;刘洋
关键词:鄂东大别山区;豆科牧草;植物区系;资源
-
种植密度对辽单1211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刘洋;蔡广兴;张蕾;董智;董俊;苏建党;张晓鹏;侯志研
关键词:辽单1211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
新疆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收获
作者:刘洋;石玉海;胡圣尧;李斌;董云成;王士国
关键词:制种玉米;玉米果穗;饲料;收获
-
14份乡土狼尾草材料幼苗的耐冷性综合评价
作者:陆姣云;田宏;熊军波;吴新江;刘洋;张鹤山
关键词:狼尾草;抗寒性;生理特性;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
-
县域水稻生产区域差异与增产效应
作者:李国景;杨亚东;刘洋;朱文博
关键词:县域;水稻生产;区域差异;增产效应
-
发酵助剂配方优化对小麦秸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研究
作者:曹春晖;叶小梅;刘洋;贾昭炎;王成成;杜静;孔祥平;奚永兰
关键词:厌氧消化;甲烷;发酵助剂;小麦秸秆;消化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