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氮高效利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在甘薯上的研究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文静

作者: 范文静;刘明;李铁鑫;吴德祥;赵鹏;靳容;张强强;张爱君;唐忠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素利用效率;遗传位点挖掘;甘薯

期刊名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2095-4298

年卷期: 2022 年 40 卷 003 期

页码: 30-34

摘要: 从氮高效候选基团的定位及表达分析着手,概述作物中氮高效利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甘薯的氮高效利用的分子学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培育氮高效型甘薯品种与氮高效遗传位点挖掘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 张胜全,方保停,张英华,周顺利,王志敏. 2009

[2]供磷水平对平邑甜茶幼苗NO_3~-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彭玲,朱占玲,陈倩,季萌萌,陈汝,葛顺峰,姜远茂. 2017

[3]膜下滴灌水氮供应对甜菜氮素同化和利用的影响. 李智,李国龙,孙亚卿,苏文斌,樊福义,张少英. 2019

[4]华南双季直播稻品种筛选及其产量形成特征研究. 彭碧琳,胡香玉,钟旭华,田卡,黄农荣,潘俊峰,梁开明,刘彦卓,傅友强. 2019

[5]施氮时期对糜子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君杰,曹晓宁,王海岗,陈凌,刘思辰,田翔,秦慧彬,杨光宗,乔治军. 2017

[6]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王蒙. 2018

[7]茶园控释复合肥肥效与施用技术研究. 刘声传,林开勤,周弟鑫,鄢东海,魏杰,喻云春,徐霖,周玉锋. 2019

[8]不同基因型高粱的氮效率及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刘鹏,武爱莲,王劲松,南江宽,董二伟,焦晓燕,平俊爱,白文斌. 2018

[9]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棉花养分吸收、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哈丽哈什·依巴提,李青军,张炎. 2019

[10]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红江,郭智,孙国峰,顾克军,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 2019

[11]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的研究. 张运红,申其昆,杜君,和爱玲,孙克刚,郑春风,杨焕焕,丁华. 2017

[12]不同氮素条件下黄淮麦区小麦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娜,张希兰,赵明辉,乔文臣,傅晓艺,何明琦,孙丽静,李辉,纪军. 2021

[13]小麦单株穗数响应氮胁迫遗传位点挖掘. 张娜,张希兰,赵明辉,乔文臣,傅晓艺,何明琦,孙丽静,李辉,赵月星,纪军. 2021

[14]化肥有机替代对河南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杜君,刘杰,杨占平,孙克刚,和爱玲,张运红,杨焕焕. 2020

[15]滴灌施氮对东北春玉米物质生产、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磊,孔丽丽,侯云鹏,李素琴. 2020

[16]施氮和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比例对系统干物质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小明,来兴发,杨宪龙,王自奎,蒋海亮,沈禹颖. 2018

[17]普通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靳义荣,刘金栋,刘彩云,贾德新,刘鹏,王雅美. 2021

[18]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对双季稻田肥料氮循环的影响. 易丽霞,胡跃高,曾昭海,唐海明,肖小平,杨光立. 2012

[19]杂交中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简易评价指标研究. 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2010

[20]玉米氮素利用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王大铭,丛媛媛,陈亮.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