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石灰性褐土不同施氮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隽英华

作者: 隽英华;汪仁;孙文涛;刘艳;于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养分释放;施氮模式;平衡施肥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1 年 2011 卷 02 期

页码: 10-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高效施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的辽西石灰性褐土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峰出现在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20~4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保持稳定,速效钾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出现在大喇叭口-灌浆期内;40~6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分别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升高。施氮降低了0~20 cm土层的pH值,而对20~40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无影响。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的pH值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保持稳定。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因施氮模式而异。与其它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提供玉米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动态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为辽西春玉米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水稻土壤养分释放特性对施氮模式的响应. 隽英华,宫亮,孙文涛,于涛. 2014

[2]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对不同施氮模式的响应. 罗健航,王海廷,赵营,刘晓彤,张学军. 2019

[3]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氮素同化转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刘婷婷,张平平,姚金保,封超年,马鸿翔,耿志明,杨丹. 2013

[4]吉林省风沙土玉米双增施肥技术的研究. 于雷,侯云鹏,张路,尹彩侠,张国辉,刘春光,秦裕波,谢佳贵,何亚荣. 2009

[5]秸秆还田下施氮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2014

[6]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隽英华,宫亮,孙文涛,于涛. 2014

[7]不同施氮模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姜慧敏,张建峰,杨俊诚,刘兆辉,宋效宗,江丽华,张相松. 2010

[8]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隽英华,汪仁,孙文涛,邢月华,隋世江,鲁东,毛佰传. 2011

[9]施氮模式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姜慧敏,张建峰,杨俊诚,刘兆辉,宋效宗,江丽华. 2009

[10]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的影响. 隽英华,汪仁,孙文涛,邢月华,宫亮,蔡广兴. 2011

[11]依叶龄施氮模式对优质水稻群体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杨海生,张洪程,张士永,杨连群,戴其根. 2002

[12]不同施氮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谢佳贵,韩晓日,王立春,侯云鹏. 2013

[13]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宿庆瑞,曹卫东,迟凤琴,于凤芝,王晓军,张久明,匡恩俊,张媛媛. 2010

[14]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养分与能量的变化. 秦艳,胡永宁,王林和,那日苏,张国盛. 2010

[15]不同盐分土壤环境下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朱小梅,王建红,赵宝泉,温祝桂,董静,邢锦城,刘冲,洪立洲. 2018

[16]秸秆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方明,高玉山,孙云云,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王立春. 2018

[17]低温菌对冬季水稻秸秆发酵腐解特性的影响. 关法春,刘亮,苗彦军,刘会芳,张永锋,吴玉德,贺延国. 2019

[18]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何川,杨勤,蒲全波,陈岩,杨云,王鹏,金容,郑祖平,夏清清. 2020

[19]松嫩平原盐碱地玉米秸秆腐解规律试验研究. 刘少东,汪春,姜薇,刘丹. 2018

[20]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氮添加的响应. 文海燕,傅华,郭丁.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