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现场防治德国小蠊效果的实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刚应

作者: 张刚应;杨怀文;江雪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僵菌;灭蟑螂盒;德国小蠊;现场试验

期刊名称: 医学动物防制

ISSN: 1003-6245

年卷期: 1998 年 04 期

页码: 1-3

摘要: 本文报道以绿僵菌为杀虫剂的灭蟑螂盒防治德国小蠊的现场效果。每平方米放置0.6个和1.2个灭蟑螂盒对德国小蠊虫口减退率无影响;防治成虫的效果优于若虫;每平方米放1.2个灭蟑螂盒,12周时德国小蠊的虫口减退率仍达86.5%。本文还对灭蟑螂盒在蟑螂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分类号: R184.3

  • 相关文献

[1]基坑嵌岩地下连续墙防渗效果探测方法试验研究. 刘超,杨忠年,王迪. 2018

[2]控制包虫病的缓释剂型研究─抗包虫病犬用吡喹酮缓释包埋剂(PSRI)现场防治细粒棘球绦虫试验. 田广孚,贾万忠,张军,刘金凤,刘百林,常增荣,杨伟德,李忠清,郭万龙. 1997

[3]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饵剂的研制及其诱杀效果. 田厚军,赵建伟,陈勇,陈艺欣,林硕,魏辉. 2019

[4]海葵毒素Av3对德国小蠊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朱庆,高蓉. 2021

[5]德国小蠊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农向群,张泽华,李照会. 2009

[6]辛伐他汀抑制德国小蠊实验室种群发展的实验研究. 冷培恩,刘洪霞,王士珍,徐仁权,何国声,何璧梅. 2008

[7]辛伐他汀抑制德国小蠊实验室种群发展的实验研究. 冷培恩,刘洪霞,王士珍,徐仁权,何国声,何璧梅. 2009

[8]毒死蜱·氟虫腈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其对德国小蠊的防治效果. 陈列忠,李艳丽. 2013

[9]德国小蠊聚集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农向群,张泽华. 2009

[10]6种灭蟑饵剂对蟑螂的药效测定试验. 陈焕瑜,周小毛,刘杰,冯夏,吕利华. 2008

[11]金龟子绿僵对稻水象甲的致病性. 紫一秋,陈祝安. 2000

[12]绿僵菌属分类的研究进展. 全宇,刘永翔,刘作易. 2011

[13]绿僵菌对高尔夫球场蛴螬防治效果的比较. 农向群,李存焕,张泽华,庞保平. 2007

[14]深圳高尔夫球场草坪蛴螬发生及其生物防治效果研究. 李存焕,农向群,岳存涛,张国华,张泽华. 2009

[15]绿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过程的透射电镜观察. 王达,袁芳芳,黄大庄,刘春延,毕华明. 2010

[16]绿僵菌治蝗对草原昆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泽华,高松,农向群,丛斌. 2011

[17]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不同配方饵剂对短星翅蝗和宽须蚁蝗的室内生测研究. 宋丽梅,王广君,王惠萍,江中东,于凤春,班丽萍. 2016

[18]杀蝗绿僵菌与植物源农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的杀虫效果. 高书晶,刘爱萍,徐林波,曹艺潇,柴岩红,特木儿. 2010

[19]绿僵菌属4个生防潜力菌株的多基因鉴定. 王峰,刘斌,农向群,鲁红学,王广君,曹广春,刘少芳,张泽华. 2017

[20]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1对绿僵菌侵染飞蝗的影响. 李贝贝,田野,杜桂林,岳方正,农向群,刘廷辉,张泽华,王广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