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及植物生态地理区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春燕
作者: 李春燕;詹杰;应朝阳;罗旭辉;陈恩;陈志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豆科;野生;植物区系;福建省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10 期
页码: 66-70
摘要: 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调查表明,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有233种80属(包括变种、亚种),其中单种属、2~4种属居多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属数的47.50%和30.50%。对福建省野生豆科植物资源生态地理区系分析表明,植物区系成分在属、种的水平上有13个类型,4个亚型,植物区系特征在属的水平上以热带成分为主,其中热带分布属有53属,占总属数的68.83%,可见本区系属的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在种的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类型占较大比例,其他多种分布类型并存,表现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分类号: Q948
- 相关文献
[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三种豆科牧草光合与蒸腾特性的研究. 池永宽,熊康宁,张锦华,王元素,张俞. 2014
[2]主要栽培牧草饲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陈玲玲,乌艳红,乌仁图雅,娜日娜,白玉龙. 2013
[3]4种野豌豆种子萌发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李廷山,王娟,胡小文. 2013
[4]豆科种子休眠破除方法初探. 胡小文,武艳培,王彦荣,余进德,张宝林. 2009
[5]野豌豆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积温模型分析. 胡小文,王娟,王彦荣. 2012
[6]豆科植物种子物理性休眠解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胡小文,武艳培,王彦荣. 2009
[7]贵阳市南明区豆科药用植物资源. 杨平飞,杨丽丽,韩雪,张金霞,孔娇,吴明开. 2021
[8]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余常兵,孙建好,李隆. 2009
[9]圆叶决明栽培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胡璇,陈志坚. 2018
[10]甘南境内高速公路干扰区生态修复适宜草种的活力及其应用. 王林,苏永祥,银才让,马林,田沛. 2023
[11]豆科植物中干扰农药残留检测的化学成分. 刘宏程,黎其万,刘家富,邹艳红,梅文泉. 2008
[12]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德,龙会英,金杰,樊博,赵秀梅,韩学琴. 2018
[13]鄂西多花木蓝的性状特征及其栽培应用技术. 吴新江,徐泓. 2005
[14]↑(16)N天然丰度法测量豆科牧草共生固氮的评估. 姚允寅,陈明,马昌Lin,王志东,侯景琴,张丽红,骆永云. 1991
[15]根系互作对谷子和花生间作体系根际微生物碳代谢的影响. 邹晓锦,宫亮,冯良山,黄波,刘慧屿,吕有林,谭礼宁,孙占祥. 2023
[16]中国豆科一新记录种——四叶山扁豆(英文). 王清隆,邱燕连,邓云飞,王祝年,晏小霞. 2014
[17]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研究. 张学洲,李学森,兰吉勇,张荟荟,陈强,范天文. 2012
[18]豆科牧草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 师文贵,李志勇,钱永忠,李鸿雁,李兴酉. 2007
[19]加工操作对豆类低聚糖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秋霜,应铁进,杨冬梅,赵超艺,凌彩金,傅茂润,Muhammad Muzammil jahangir. 2010
[20]危害柠条的麦蛾一新种记述(鳞翅目 :麦蛾科 )(英文). 杨彩霞,李后魂.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果园红壤供氮水平季节性变化及对长期套种绿肥的响应研究
作者:钟珍梅;李春燕;邢世和;翁伯琦
关键词:豆科绿肥套种;可溶性氮;季节性变化;氮水解酶;定位试验
-
福建省"稻萍鱼"模式推广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李振武;杨有泉;詹杰;应朝阳
关键词:稻萍鱼模式;推广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
禹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李春燕;曹鹏鹏;高祺;朱冠雄;饶泉钦;陈立娟;华方静;田艺心;王春雨;朱金英;高凤菊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筛选;产量
-
香蕉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MtSSUII克隆与遗传转化
作者:李春燕;颜航;荆永琳;王小冰;李志英;张玄兵;陈浪欣;李玉莲;徐立
关键词:香蕉;类胡萝卜素;MtSSUII;基因克隆;遗传转化
-
巴戟天离体保存与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构建
作者:颜航;李春燕;李志英;王敏瑞;荆永琳;王小冰;李玉莲;陈浪欣;徐立
关键词:巴戟天;组培袋;高糖低激素培养;离体保存;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
植物工厂中不同LED光质对番杏植株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
作者:刘宣宣;贺忠群;李清明;扎西桑布;秦艳梅;李春燕;张瑞洁
关键词:番杏;LED光质;生长;品质
-
稻萍共生对水稻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郑慧芬;应朝阳
关键词:水稻;稻田;稻萍共生;磷肥利用效率;磷肥回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