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微囊藻水华在曝气扰动下的光合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小冬

作者: 王小冬;刘子秋;刘兴国;秦伯强;张玮;顾兆俊;刘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曝气扰动;微囊藻水华;光合作用;硅藻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与技术

ISSN: 1003-6504

年卷期: 2021 年 44 卷 012 期

页码: 136-1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动力扰动可以调控蓝藻水华,该文为研究不同浓度微囊藻水华在曝气扰动下的光合作用,获得适宜的影响微囊藻水华中浮游植物变化的初始藻类浓度,于2019年8月10日-9月15日在玻璃温室中进行曝气扰动实验.实验按微囊藻水华初始的叶绿素a(Chla)浓度分为低、中、高3个梯度处理组:68.37、468.67、924.09μg/L,浓度从低到高依次编号为处理组Ⅰ、Ⅱ、Ⅲ,均进行曝气扰动.结果表明,处理Ⅲ的最大光合作用能力Fv/Fm显著低于处理Ⅰ和Ⅱ(p<0.05).浮游植物快速光响应曲线的3个特征参数α、ETRmax和Ik值方面,处理Ⅰ、Ⅱ中蓝藻的α、ETRmax、Ik值均显著低于处理Ⅲ(p<0.05);处理Ⅰ的绿藻的α值、ETRmax、Ik值均显著高于处理Ⅱ和Ⅲ(p<0.05);处理Ⅰ的硅/甲藻的α、ETRmax、Ik值显著低于处理Ⅱ、Ⅲ(p<0.05).在曝气扰动下,微囊藻水华的光合作用受到初始微囊藻水华浓度的影响:在微囊藻水华初始的Chl a浓度为468.67和924.09 μg/L时,微囊藻水华出现显著的绿藻、硅/甲藻的光合作用,即这2个浓度下蓝藻水华的藻类群落结构趋向多样化,有助于对蓝藻水华形成有效控制.

分类号: X703

  • 相关文献

[1]2种曝气条件对附着硅藻生长的影响. 王小冬,刘兴国,田亿,吴含含,车轩,朱林. 2022

[2]微囊藻水华叠加对太湖沉积物中细菌垂直分布的影响. 刘国锋,刘正文. 2011

[3]曝气对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形成过程的影响. 王小冬,刘兴国,顾兆俊,曾宪磊,李月,魏布. 2019

[4]太子河流域硅藻群落与驱动因子的定量关系. 闵文武,韩洁,王培培,金文,殷旭旺,徐宗学,张远. 2016

[5]施放高效生态制剂对鱼塘藻类结构的影响. 石洪玥,郭永军,周可,张峰峰,谢凤行,孙学亮,陈成勋,李印昌. 2014

[6]春季桑沟湾硅藻群落结构对硅酸盐加富的响应研究. 张凯,姜娓娓,万东杰,高亚平,张义涛,蒋增杰. 2024

[7]安宁河中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马宝珊,徐滨,魏开金,朱祥云,徐进. 2020

[8]应用吸光度比值法识别硅藻和甲藻. 李春丽,张前前,王磊,王修林,吴莉宇. 2007

[9]山西漳泽水库春季的硅藻植物及水质评价. 刘洋,冯佳,刘琪,吕俊平,郭珺,焦晓燕,谢树莲. 2017

[10]广东沿岸海域发生赤潮的硅藻种类. 李永振. 2001

[11]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蔺凡,高亚平,杜美荣. 2024

[12]非抑制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硅藻培养液中硅酸根. 李月,刘晃. 2012

[13]Nualgi营养素、硅藻藻种对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的短期效应研究. 毛梦哲,李晓莉,陶玲,高毛林,李谷. 2016

[14]基于海洋硅藻的生物燃油生产. 王兆凯. 2008

[15]不同浓度蓝藻水华在好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王小冬,刘兴国,陆诗敏,秦伯强,刘翀,曾宪磊,顾兆俊. 2019

[16]富营养化对靖海湾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王英哲,胡海燕,朱琳,王钦涛,崔正国,曲克明,魏玉秋. 2024

[17]芽孢杆菌制剂对虾池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 张汉华,李卓佳,郭志勋,贾晓平. 2002

[18]低温胁迫下聚糠萘合剂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徐田军,董志强,兰宏亮,裴志超,高娇,解振兴. 2012

[19]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蓬桂华,张爱民. 2016

[20]FGC-2型~(14)C植物光合速率测量装置. 冯春生,沈银保,杜志中,高金方,赵福林. 198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