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轮状病毒基因重配二价减毒疫苗接种怀孕母牛的免疫原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常继涛

作者: 常继涛;于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基因重配;二价减毒疫苗;怀孕母牛

期刊名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SN: 1008-0589

年卷期: 2013 年 35 卷 06 期

页码: 481-4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评价牛轮状病毒(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LLR-85和R191株)对怀孕母牛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RVLLR-85(G10)和R191(G6)株等比例混合后进行乳化,肌肉途径接种怀孕7个~8个月的母牛。采用间接ELISA和病毒中和(V N)试验对接种牛血清抗BRV的IgG、IgA以及V N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接种2周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可以使原有的抗体滴度升高4倍~32倍,高滴度抗体可持续约2个月,接种母牛均未发生流产等副反应。犊牛通过饲喂初乳,可以在出生后1 d内获得最高水平的血清和肠道粘膜抗体。结果表明,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对孕牛不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且其高滴度抗体可以通过初乳使新生犊牛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这些研究结果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分类号: S858.23

  • 相关文献

[1]5株H6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及遗传演化分析. 陈源,崔鹏飞,施建忠,邓国华,陈化兰. 2024

[2]牛轮状病毒腹泻防控技术的研究. 常继涛,于力. 2013

[3]国外奶牛的常见传染病及防治对策. 邱昌庆. 2009

[4]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NA5'端非编码区的检测与遗传分析研究. 任宪刚,薛飞,李娇,朱远茂,祖立闯,冯军科. 2008

[5]牛病毒性腹泻病毒LJ36/14基因分型的研究. 朱远茂,杨立新,马磊,任建乐,薛飞. 2015

[6]牛的组织相容性抗原(BoLA)的研究——第二报BoLA抗血清的聚类分析. 孙逸平,安加宾,徐林敏,杨启生,林玲,张新根,吕立岩,江载芳,苗泽荣,唐鼎恩,秦志锐,齐广海,王丹冰,吕健强. 1987

[7]预防控制、阻断对奶牛业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布鲁氏菌病的传播路径. 邱昌庆. 2008

[8]检测牛轮状病毒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曹竹婷,杨少华,杨宏军,高运东,王长法,简子健,仲跻峰. 2009

[9]一株G6P[5]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曹存,于德斌,徐晓静,于力,常继涛. 2021

[10]牛轮状病毒引起的犊牛腹泻研究进展. 常继涛,于力. 2016

[11]牛轮状病毒研究进展. 刘占悝,刘泽余,李智杰,郭利. 2019

[12]一起新生肉犊牛腹泻的病原学鉴定. 韩宇鑫,梁彤,曹存,于德斌,王芳,姜志刚,徐晓静,崔久辉,程延彬,王蕾,尹鑫,常继涛. 2024

[13]牛轮状病毒与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俭伟,赵宏坤,杨少华,高运东,王长法,仲跻峰. 2008

[14]牛诺瓦病毒和牛轮状病毒双重RA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李惠惠,董可儿,刘馨博,张春晓,马超,陈利苹,钟旗,姚刚,马雪连. 2024

[15]牛轮状病毒NSP5基因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于德斌,曹存,徐晓静,于力,常继涛. 2021

[16]我国部分地区牛轮状病毒的病原学调查及一株G10P[11]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常继涛,崔久辉,李建军,郭德瑞,王治才,于力. 2008

[17]牛轮状病毒VP4基因与LTB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南晓伟,杨少华,高运东,王长法,杨宏军,刘晓,何洪彬,申之义,仲跻峰. 2010

[18]A组牛轮状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 杨少华,何洪彬,杨宏军,王长法,高运东,马跃宁,仲跻峰. 2011

[19]牛轮状病毒抗原捕获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常继涛,张佳昕,于力. 2018

[20]一株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陈九,张诗悦,张亮,杨少华,杨宏军.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