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海飞

作者: 陈海飞;冯洋;蔡红梅;徐芳森;周卫;刘芳;庞再明;李登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氮肥;密度;产量;群体结构;氮肥利用率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4 年 20 卷 06 期

页码: 1319-13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影响着水稻的群体结构和产量,也影响着氮素的利用率。因此,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以确定低产水稻田最佳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方法】本研究选择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产量水平较低的低产田为对象,以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设置四个施氮水平(0、135、180、225 kg/hm2)与三个移栽密度(12×104、16.5×104、21×104holes/hm2)的田间小区互作试验。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分别调查茎蘖动态、成穗率、灌浆期剑叶叶面积、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地上部干重及收获指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处理的产量与相应群体指标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产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同时测定地上部籽粒与秸秆氮含量,计算氮利用效率。【结果】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低产田水稻产量和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1)产量与地上部干物重均随着施氮水平与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施氮量最高(225 kg/hm2)时,收获指数略有下降;收获指数随着移栽密度提高而降低。2)产量与每平米穗数、灌浆期剑叶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关系密切,用二次方程拟合的曲线相关系数最高,经回归方程计算,理论上当灌浆期剑叶叶面积指数达到1.36,成熟期地上部干重达到24371 kg/hm2,每平米穗数达到338个,平均每穗粒数达到195粒时产量最高。3)随着施氮水平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偏生产力(PFPN)、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和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均降低,尤其是NAE和PFPN降低程度较大;提高移栽密度显著增加NAE、PFPN、NRE,但是NPE无变化。【结论】在施氮较少的情况下,提高移栽密度增产效果明显。移栽密度为21×104holes/hm2和施氮量为180 kg/hm2的组合产量最高,达到8220 kg/hm2,其群体结构指标与利用拟合模型估计的最优指数最为接近,并且有较高的NAE、PFPN、NRE和NPE。综合考虑,本研究的供试低产水稻田施氮量为180 kg/hm2结合移栽密度为21×104holes/hm2为本试验的最优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和较高的氮肥利用率。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密度、氮肥互作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3

[2]江汉平原稻区16个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及其利用率差异. 卜东升,刘冬碧,肖依波,代勋,毛波,高红兵,王玲,吴茂前,张继松. 2021

[3]氮肥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周江明,赵琳,董越勇,徐进,边武英,毛杨仓,章秀福. 2010

[4]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 2011

[5]水稻不同移栽密度的氮肥效应及氮素去向. 曾祥忠,吕世华. 2009

[6]施肥模式及栽插密度对四川丘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欧阳裕元,陈英立,兰汉军,朱从桦,余俊奇,刁友,李旭毅. 2021

[7]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张瑞栋,曹雄,岳忠孝,梁晓红,刘静,黄敏佳. 2018

[8]密度和施钾水平对闽甜10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黄聪敏,陈山虎,林建新,卢和顶,纪荣昌. 2005

[9]北疆麦田非传统套种新玉9号高产群体结构研究. 付斌军,郭斌,赵新俊. 2008

[10]长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适宜密度研究. 刘瑞显,史伟,徐立华,杨长琴,郭文琦,张培通. 2010

[11]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对不同密度春玉米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唐会会,许艳丽,王庆燕,马正波,李光彦,董会,董志强. 2019

[12]氮肥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及其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的诱导. 吕仲贤,俞晓平,Kong Luen HEONG,胡萃. 2006

[13]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陶娟花,温苗,石其伟,张惠泽,金亮,马进川. 2024

[14]氮肥用量对设施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海峰,张春梅,刘志刚,郭红梅,努尔孜叶古丽·马合木提,胡西单·买买提. 2019

[15]黄腐酸与氮肥配施对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芦大伟,李青军,陈署晃,耿庆龙,赖宁,刘国宏. 2019

[16]氮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烟叶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翔,毛家伟,李彰,李国平,王闷灵. 2012

[17]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陈欢,曹承富. 2014

[18]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控释尿素应用效果研究. 韩宝文,贾良良,刘小玲,李春杰,邢素丽,刘孟朝. 2010

[19]有机无机氮配施对红壤旱地油菜光化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汪瑞清,吕丰娟,胡立勇,肖运萍,魏林根,林洪鑫,张志华. 2022

[20]氮肥分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薛泽民,要娟娟,赵萍萍,王宏庭.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