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种棒三叶光合性状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海涛
作者: 唐海涛;张彪;田玉秀;余东梅;陈洁;康继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棒三叶;光合效率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9 年 17 卷 02 期
页码: 86-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65个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的叶长、叶宽、叶肉厚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向值、光合速率、叶片干重和比叶重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重和光合效率外,下位叶均超过上位叶和穗位叶,穗位叶又大于上位叶,呈现出形状上的金字塔结构。这种棒三叶的生长结构有利于透光,使光线较均匀地分布在棒三叶上,以提高玉米杂交种中部叶片的整体光合性能。穗位叶的比叶重和光合效率高于上位叶和下位叶,可能与穗位叶需提供玉米杂交种产量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关。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杂交种棒三叶特征及其叶面积与单株穗重、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白永新,王早荣,陈宝国,钟改荣,张中东,卢桂花. 2000
[2]玉米使用维他灵2号的增产作用. 朱云林,诸俊,钱新民. 2001
[3]玉米棒三叶叶绿素含量遗传分析. 何兵,郭向阳,吴迅,刘颖,王安贵,刘鹏飞,高媛,涂亮,祝云芳,陈泽辉. 2020
[4]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棒三叶”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唐海涛,张彪,康继伟,叶国成,李远春. 2007
[5]弱光胁迫影响夏玉米光合效率的生理机制初探. 贾士芳,李从锋,董树亭,张吉旺. 2010
[6]转玉米船PC基因水稻株系JAAS45的选育路径与技术. 李霞,高东迎,迟伟,张云华,周月兰,焦德茂. 2005
[7]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张凤启,丁勇,张君,赵霞,马智艳,赵发欣,唐保军. 2017
[8]玉米杂交种“棒三叶”光合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彪,田玉秀,陈洁,陈宛秋. 2008
[9]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棒三叶与产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陈永欣,翟广谦,李彦良,王计虎. 2001
[10]九育27玉米及其种植要点. 张岩,赵华. 2007
[11]应用同工酶鉴定玉自交系,杂交种纯度技术的研究. 赵久然,李举怀. 1996
[12]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赤单218的选育. 孟繁盛,霍剑锋,慈艳华,郑伟,边丽梅,张丽妍,郝春雷,张昊,董喆. 2013
[13]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巴单998的选育. 韩凤英,王富贵,王瑞莲,韩杰,许有光,康宏彪,乔玉明,巴格那. 2013
[14]中熟玉米新杂交种赤单208的选育. 孟繁盛,霍剑锋,慈艳华,郑伟,杨艳梅,边丽梅,张丽妍,郝春雷,王洪志. 2010
[15]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陈泽辉. 2007
[16]高产、多抗型玉米杂交种黔单15的选育及推广. 祝云芳,陈泽辉,高翔. 2005
[17]国审玉米新品种金玉506的选育及应用. 祝云芳,陈泽辉,任洪,王安贵,郭向阳. 2014
[18]北美温带玉米杂交种选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安贵,陈泽辉,李娟,祝云芳,郭向阳,赵丽,胡兴. 2014
[19]环境对玉米杂交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 库丽霞,吴连成,刘新香,陈彦惠,赵博,程芳芳,王付娟,孟庆雷. 2006
[20]贵州48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王伟,杨文鹏,张文龙,祝云芳,潘敏娜,沈建华,戴保威.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智慧果园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杨莹莹;唐朝;陈洁;刘胤池;王睿;杨明宇;魏一博;王欣怡
关键词:智慧果园;物联网;农业现代化;深度学习;大数据
-
我国红火蚁防治药剂应用现状、防效评价及防控对策
作者:陈婷;胡德亮;石庆型;陈洁;关子盈;陆嘉进;齐国君
关键词:红火蚁;饵剂;触杀性药剂;防控效果
-
非编码RNA调控真社会性昆虫品级分化和个体分工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洁;关子盈;陈婷;石庆型;吕利华;齐国君
关键词:非编码RNA;真社会性昆虫;品级;分工
-
红火蚁觅食行为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杨欣亚;汪岚峰;毛磊;王国红;杜澄举;陈洁;王磊;王偲
关键词:红火蚁;入侵生物;觅食行为;食物搬运;诱饵;监测技术
-
HPLC-DAD测定饲用酸化剂苯甲酸中7种邻苯二甲酸类杂质
作者:罗成江;侯轩;李俊;黄娟;吕伟军;葛孟昀;陈洁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酸化剂;苯甲酸;邻苯二甲酸;杂质
-
饵剂投放站对田间红火蚁的饵剂搬运量及防控效果研究
作者:陈婷;石庆型;陆嘉进;陈洁;关子盈;齐国君
关键词:红火蚁;饵剂;饵剂投放站;搬运量;防控效果
-
玉米耐高温干旱逆境胁迫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李燕;赵后娟;夏馨雨;李红梅;唐海涛
关键词:玉米;高温;干旱;耐逆;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