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永久温敏核不育遗传特性浅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江建华

作者: 江建华;张瑛;党小景;王德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遗传特性;温敏;反温敏;制种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3 年 50 卷 011 期

页码: 29-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M的基础上,研究天丰M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M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5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6株、低温可育4株、正常可育7株,符合2对杂合基因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M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温敏转绿突变体osv15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齐岳翰,李瑞莉,王芳,刘洪家,易可可,朱诚. 2018

[2]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光温反应分析. 李和标,李传国,陈忠明,邹江石,王才林,王子明. 1993

[3]水稻阶段性温敏白化转绿突变体stgra254的特征和基因定位. 邹金财,张维林,夏明辉,邱洋松,王长春,杨玲,张小明. 2017

[4]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的历史与问题. 浦汉春,周振玲,徐大勇. 2015

[5]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粳稻三系不育系10A开花习性的影响. 王胜军,闫双勇,童继平,马忠友,苏京平,孙林静,刘学军. 2010

[6]新疆网室熊蜂传粉制棉花不育系效果初探. 黄丽叶,祝建波,王志刚,安建东,罗术东,毛鹏志,马磊. 2009

[7]籼稻不育系天丰A的特征特性及其利用. 陈志远,李传国,孙莹,陈坤朝,李曙光. 2006

[8]优质糯高粱晋糯1号选育报告. 梁笃,李团银,柳青山,闫凤霞,段冰,郭琦,李童,张晋. 2011

[9]辣椒不育系制种与可育系制种相关性状的比较研究. 魏兵强,王兰兰,陈灵芝,张茹. 2011

[10]大豆质核互作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研究Ⅰ.不育系繁种技术研究. 于伟,李磊,李智,许占友,常汝镇,邱丽娟,汪茂斌,王敏,马同富. 2001

[11]水稻产量因素的遗传特性及对产量的影响. 李云峰,方玉春,单平义,耿晓红,李红娟,耿海平. 2005

[12]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水稻靶向突变特征及遗传分析. 李曜魁,张丹,毛毕刚,吕启明,胡远艺,韶也,彭彦,赵炳然. 2016

[13]水稻卷叶性状的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沈年伟,钱前,张光恒. 2009

[14]水稻品种(系)主要性状和环境因素与整精米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华,殷延勃,王昕. 2003

[15]水稻体细胞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及遗传特性研究. 黄慧君,黄道强,刘丽娴,周汉钦,林青山,张俊英. 1995

[16]棉花生态育种的实践与认识. 韩世杰,何林池,袁春新,崔世友,刘水东,徐纪嘉,邱启程,严春阳,张一琳,姜筱珍,韩广琴,郝德荣,韩娟. 2011

[17]几个亚麻新温敏雄性不育系在兰州的育性及特性研究. 张建平,党占海,王利民,颉瑞霞,赵利,杨崇庆,安黎哲. 2009

[18]黄绿苗辣椒生态型不育系的温敏性分析及杂交种子纯度鉴定. 孙国胜,张昌伟,孙春青,戴忠良,马志虎. 2018

[19]不同播种密度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生长和育性的影响. 张建平,党占海,吕鹏,王利民,赵利. 2009

[20]优质杂交中粳徐优201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制种技术. 刘超,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徐家安.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