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大豆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伟

作者: 张伟;邱强;赵婧;王曙明;张伟龙;闫晓艳;赵丽梅;张鸣浩;张春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大豆;高产;根系形态;根系生理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3 期

页码: 347-3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杂交豆1号和杂交豆2号)以及同熟期组的2个常规品种(吉育72和吉林30)为试材,于2010~2011年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时期品种根系发育形态、活力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大豆比常规品种2年平均增产15.3%,分枝粒重显著增加;杂交大豆R2~R7期根系干重和体积显著增加,二者均在R5期有最大增幅;R2、R5和R7期杂交大豆平均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和一级侧根总长较常规大豆增幅均达13%以上,并在R2期增幅最大;R2~R4期根瘤干重、根冠比及R2~R5期杂交大豆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大田条件下,30~75 cm土层杂交大豆根系干重显著增加。生殖生长时期杂交大豆根系主根长、一级侧根数、一级侧根总长、根瘤干重、根系活力及深层次根系重量的强优势,保障强大的根系生物积累,为杂交大豆高产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水稻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 李敏,张洪程,杨雄,葛梦婕,马群,魏海燕,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曹利强,吴浩. 2012

[2]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分蘖和产量的影响. 王红妮,王学春,赵长坤,李军,秦俭,龙祖利. 2019

[3]集约化互作体系植物根系高效获取土壤养分的策略与机制. 张德闪,李洪波,申建波. 2017

[4]水培条件下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磷吸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肖德顺,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褚光,刘元辉. 2023

[5]残留地膜对棉花和玉米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元桥,何文清,严昌荣,郭瑞,赵彩霞. 2017

[6]杂交大豆生殖生长期冠层生理及产量构成特征. 张伟,赵婧,邱强,王曙明,张春宝,闫晓艳,赵丽梅,张鸣浩,张伟龙,樊慧梅. 2013

[7]高产杂交大豆'皖杂豆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大刚,黄志平,胡国玉,吴倩,李杰坤. 2023

[8]不同施氮水平下沿黄常规粳稻根系生理与强、弱势粒灌浆的关系. 付景,王生轩,尹海庆,王越涛,王付华,陈献功,王亚,杨文博,白涛. 2018

[9]施氮量对直播稻郑旱10号群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付景,王生轩,尹海庆,王付华,王越涛,陈献功,王亚,杨文博,白涛. 2017

[10]干湿交替灌溉耦合施氮量对水稻籽粒灌浆生理和根系生理的影响. 付景,王亚,杨文博,王越涛,李本银,王付华,王生轩,白涛,尹海庆. 2023

[11]小豆根系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S3307的缓解效应. 项洪涛,李琬,何宁,王强,曾玲玲,王曼力,杨纯杰,冯延江. 2022

[12]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根系微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肖德顺,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陈松,褚光,刘元辉. 2022

[13]种植方式、疏叶及昆虫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 赵丽梅,彭宝,王跃强,张伟,张伟龙,李建平,李茂海,张春宝,孙寰,葛凤晨. 2012

[14]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措施. 陈达,王晶,张伟龙,孙星邈. 2015

[15]杂交大豆与普通大豆关键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陈喜凤,孙宁,谷岩,王振民,吴春胜,赵福林. 2014

[16]氮肥施用对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胡晨,黄志平,张丽亚,李杰坤,胡国玉,张磊. 2007

[17]杂交大豆育种方法和制种技术的实践与研究. 彭宝,张伟龙,赵晓明,赵丽梅,张景勇,孙寰. 2010

[18]不同化控剂处理对杂交大豆制种催熟效果的影响. 王鹏年,刘大壮,闫昊,张井勇,赵丽梅,张伟,郑宇宏,王亮. 2024

[19]授粉方式与蜂群群势对杂交大豆授粉效果的影响. 武文卿,申晋山,马卫华,宋怀磊,宋卓琴,张旭凤,邵有全. 2016

[20]高蛋白杂交大豆“杂优豆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黄志平,李杰坤,张磊,胡国玉,胡晨,张丽亚.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