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志晴

作者: 李志晴;李亚梅;李崇晖;尹俊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秋石斛;茎段;胚性愈伤;植株再生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1175-11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秋石斛(Phalaenopsis-hybrid Dendrobium)花姿优美、花色丰富,是热区重要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本研究以秋石斛杂交种迷你(Den. Yaya Victoria)、水蜜桃(Den. Swirl)、三亚阳光(Den. Sonia Hiasakul)原球茎和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不同品种秋石斛胚性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原球茎和生长2个月的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效果最佳,暗培养30 d即可获得胚性愈伤。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是以MSD(MS+30 g/L葡萄糖+1 g/L花宝1号+8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KT和0.2~0.5 mg/L 2,4-D。迷你、水蜜桃、三亚阳光的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分别为31.11%、22.78%和50%,其中迷你品种仅需15d即可获得胚性愈伤。最佳胚性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D+0.5mg/LIBA+0.5 mg/L KT,胚性愈伤状态保持良好且不发生分化,增殖倍数0.9。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 MS+0.5 mg/L IBA+0.15 mg/L KT,在光照条件下,接种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能够快速诱导形成芽点,30 d内分化形成2~3片叶的幼苗,相同培养基中保持60 d能够自行生根获得完整再生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30 g/L蔗糖+0.5 mg/L NAA+8 g/L琼脂,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5条,根长约1.3 cm。本研究所使用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培养基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可为后续秋石斛胚再生途径及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分类号: S682.31

  • 相关文献

[1]结缕草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李瑞芬,张敬原,赵茂林. 2003

[2]徐紫薯8号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体细胞胚发生. 闫会,谢昊,后猛,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刘亚菊. 2019

[3]春蚕豆茎段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彭绣科,刘洋. 2010

[4]矮丛蓝莓茎段再生植株研究. 韩婷婷,孙周平,吴媛媛. 2010

[5]二倍体马铃薯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晁祥健,杨煜,金黎平,张煜,刘生祥,丁汉凤,屈冬玉,李广存. 2009

[6]树番茄茎段无菌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高燕,姜艳,周侯光,董蓉娇,姚志军,姚春,罗凯. 2024

[7]SRAP标记在秋石斛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应用. 林榕燕,陈艺荃,钟淮钦,林兵,叶秀仙. 2021

[8]秋石斛原球茎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 陆顺教,易双双,冷青云,尹俊梅. 2017

[9]减少秋石斛在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研究. 陈亚鸿,洪磊,陈雄庭. 2009

[10]秋石斛侧芽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研究. 陆顺教,易双双,任羽,尹俊梅,冷青云,杨光穗. 2014

[11]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低温胁迫生理响应研究及耐寒指标筛选. 陆顺教,何嘉琦,易双双,廖易,李克烈,尹俊梅,杨光穗. 2021

[12]七种秋石斛鲜花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丁灵,李崇晖,尹俊梅. 2016

[13]秋石斛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侯天泽,易双双,张志群,王健,李崇晖. 2022

[14]秋石斛原球茎液体增殖培养研究. 叶秀仙,林榕燕,黄敏玲,钟淮钦,林兵. 2017

[15]自然低温下秋石斛田间耐寒性评价. 何嘉琦,陆顺教,黄少华,张东雪,尹俊梅. 2016

[16]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不同花色秋石斛中花青素差异分析. 武美卿,廖易,陆顺教,殷涵泰,余文刚,李崇晖. 2023

[17]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陆顺教,易双双,任羽,冷青云,黄少华,杨光穗. 2015

[18]秋石斛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林榕燕,钟淮钦,陈艺荃,方能炎,孔兰,叶秀仙. 2022

[19]低温胁迫对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莫顺金,何嘉琦,陆顺教,张志群,尹俊梅,徐诗涛. 2023

[20]秋石斛“三亚阳光”幼苗对不同程度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何嘉琦,陆顺教,任羽,杨光穗,尹俊梅.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