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灰度值模型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东城

作者: 罗东城;张立成;廖健程;马小岳;谢仕豪;胡德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数学模型;图像灰度值;节水控制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20 年 007 期

页码: 89-94

摘要: 土壤图像灰度值与含水量存在相关性,根据这一特征提出建立灰度值与土壤含水量的数学模型.试验改进了土壤图像灰度值提取的算法,并选取水稻田和花生地两种类型的土壤分别进行了10组重复实验,测定了土壤图像灰度值与其对应土样含水量大小.结果表明:水稻田土壤和花生地土壤所建立的灰度值与含水量的数学模型各不相同,但两类土壤均以三次项的数学模型拟合优度最高.通过模型计算出的土壤含水量与烘干法测得的含水量存在偏差,偏差值小于6%.应用优化后的理论算法和数学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检测结果与土壤真实含水量偏差较低,说明该模型是一种便捷、高效、稳定的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适于一般的田间土壤含水量测定,可以开发成自动控制灌溉系统的数值分析模型.

分类号: S152.7

  • 相关文献

[1]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刘慧霞,王康英,郭正刚. 2011

[2]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生物量沿环境梯度的变化. 王长庭,曹广民,王启兰,景增春,丁路明,龙瑞军. 2007

[3]不同整地方法对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洋,于希臣,郭小坡,李传本,李宏霞,党旭辉,王洪昆,刘立国,张静. 2003

[4]基于负水头下一维土壤水分入渗含水量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 郭华,邹朝望. 2007

[5]半干旱区深松垄作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闫伟平,边少锋,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李海,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6

[6]土壤含水量和不同薄膜覆盖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 詹永发,田应书,杨红,涂祥敏,刘崇政,何建文. 2012

[7]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8]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孙慧,吴燕,马静,冯怀章,杨茹薇,徐林黎. 2017

[9]受干扰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指示特性的评价. 李树彬. 2003

[10]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1

[11]太行山区常见绿化树种叶片水分组成与耐旱性的相关性分析. 胡亦民,孟建朝. 2011

[12]垄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夏玉米生育的影响. 李亚贞,焦念元,尹飞,郭书亚,王振华,张新,张前进,焦万松,付国占. 2010

[13]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斥水性的空间变化. 彭扬建,甘磊,马蕊,程芳丽. 2017

[14]深松对土壤结构及玉米根系的影响(英文). 闫伟平,边少锋,谭国波,赵洪祥,李海,张丽华,方向前,孟祥盟,孙宁. 2016

[15]鲜食玉米应用不同厚度PBSA降解膜效果研究. 安颖蔚,史书强,冯良山,张鹏. 2017

[16]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北方枸杞抗旱性分析. 安焕霞,王占林,贺康宁. 2015

[17]燕辽低山丘陵区集流聚肥梯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邹桂霞,郑国相,贾天会,褚贵发,张连俊. 2005

[18]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2010

[19]不同灌溉方式对华北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宓文海,江荣风,刘全清,王洪亮,黄文超,张宏彦. 2013

[20]前茬小麦免耕和耕作对夏大豆田土壤含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张保民,徐晓丽,王锋,刘锋,王法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