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东北农牧业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变迁(1909-1945)——基于满铁资料的考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芮琦家
作者: 芮琦家;包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牧业;科研推广;研究机构;殖民地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史
ISSN: 1000-4459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24-33+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SCI
摘要: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发展本国经济,推行"大陆政策",走上对外侵略之路。除发动对外军事侵略外,日本还积极推行较为隐蔽的"殖民地科技"侵略。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农牧业科研推广机构正是其在东北实行"殖民地科技"侵略的主要机关。这些机构的建立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构的初步建立、机构的巩固扩张和机构的统筹整合,殖民地技术力量在此过程中移植、发展并服务于侵略。本文通过对满铁资料(1909-1945)的考察梳理,探究日本如何通过机构设置实现技术移植、推进技术的培植和发展、将技术应用于殖民侵略等事实,揭开殖民地科学技术的本质。农史学界目前对"殖民地科技史"的研究关注较少,本研究从农牧业机构的视角探讨"殖民地科技侵略",希冀为农业"殖民地科技"研究提供一个具体而微的视角。特别是本论文大量使用第一手满铁文献资料,可为中国东北近代农业史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号: F306.3`F125
- 相关文献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四十年(1985―1998). 马梦祥. 1999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四十年(1958~1998). 马梦祥. 1999
[3]泰国的蚕业现状与发展. 陈松,唐婷,夏培康,杨文,俞学良,罗坤,Somsak Sribua-rawd,Wiroji kaewruang,Sukunya chumchuen. 2008
[4]《食用菌学报》高被引论文的数据挖掘及分析. 王瑞霞,费理文. 2017
[5]英国主要蜜蜂研究机构及蜂业科研计划介绍. 刁青云,周婷,王强. 2014
[6]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许世卫. 2007
[7]关于我国渔业研究机构设置、方向与任务模式的探讨. 李福库. 1993
[8]台湾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系列报道Ⅰ花卉组织培养. 金波. 1991
[9]继往开来,迎接世纪挑战:庆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心建立40周年. 洪敏. 1999
[10]地方政府对农业等公益型研究机构的管理和改革研究. 俞菊生. 2003
[11]农业研究机构重点学科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杜涛,孟洪,李仕宝. 2016
[1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构建与思考. 尹金明,裴红罗,程彬彬,顾琳珠,江洪涛. 2009
[13]我国科技投入的空间变异及类型识别研究. 王成丽,刘锐金. 2013
[14]刍议西藏农牧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 李新年. 2004
[15]WTO与西藏农牧业的发展. 顾茂芝. 2002
[16]加快推进西藏农牧业产业化 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李新年,鲍圣华. 2002
[17]基于GPS影像的几何精纠正在农牧业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以庆阳地区为例. 杨丽娜,陈全功,杨永顺. 2007
[18]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实现西藏农牧业跨越式发展. 顾茂芝. 2002
[19]加强科技 创新促进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 尼玛扎西,拉琼. 2008
[20]农牧结合,促进辽西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 郑家明,赵辉,李传本,李启辉,刘洋,李喆.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市场需求、文化选择与技术革新:14-17世纪蓝靛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王颖;包平
关键词:消费市场;文化认同;制靛染色技术;蓝靛生产
-
1905-1945年东北大田作物种植格局变迁研究
作者:朱星宇;包平
关键词:近代;东北地区;大田作物;种植格局
-
近代以降(1905-1955)方志视角下的知识需求与服务选项演进
作者:朱星宇;包平
关键词:近代;方志;知识需求;服务选项
-
试论东北稻作发展: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
作者:芮琦家;包平
关键词:东北稻作;伪满洲国;新中国
-
基于关联数据的方志物产史料语义化知识组织研究
作者:徐晨飞;包平;张惠敏;姜霖
关键词:方志物产;语义;关联数据;本体;知识组织;数字人文
-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志物产资料实体自动识别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徐晨飞;叶海影;包平
关键词:深度学习;方志物产;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构建;数字人文
-
近代中国农业领域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陈海珠;李树青;汪圣忠;包平
关键词:合著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科研合作网络;信息可视化;近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