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秋子梨果实品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春光

作者: 刘春光;陶靓;张武杰;汤佳翰;高洪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秋子梨;红丰梨;早黄梨;感官特征;形态指标;营养成分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49-56

摘要: 为探究两个秋子梨品种差异,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以红丰和早黄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利用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两个不同品种秋子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梨的果实在果实外观、果肉风味、果实香气、果汁含量上有所不同,在外观品质上红丰梨单果重为212.96 g、横径为75.49 mm、纵径为70.25 mm、果梗长度为36.48 mm,这4个指标分别达到了早黄梨的171.13%、119.33%、121.29%和113.19%;红丰梨的果实硬度显著低于早黄梨,为早黄梨的79.37%。因此红丰梨相较于早黄梨果形较大、果实较重、果肉较软,适合喜好大果、软果的消费者选择;在营养成分上红丰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矿质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早黄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0%、矿质元素含量为3 748.49 mg·kg-1,而可溶性糖含量为124.61 mg·g-1,达到了早黄梨可溶性糖含量的206.89%;果实的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实硬度4项形态指标与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矿质元素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相关;在矿质元素含量上,红丰梨果肉和果皮中矿质元素Mg、P、K、Ca、Fe的含量以及12种矿质元素的总含量均高于早黄梨。对两个品种果实品质综合比较得出,红丰梨果实品质优于早黄梨,更适合在生产上开发利用。

分类号: S661.2

  • 相关文献

[1]嘉宝果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邱珊莲,林宝妹,张少平,洪佳敏,张帅,郑开斌. 2021

[2]"红丰梨"主要特性及优质栽培技术. 王家珍,李俊才,沙守峰,蔡忠民,李宏军,姜晓艳,王杰. 2022

[3]采前甲壳宝处理对"红丰"梨贮藏品质的影响. 姜永峰,陆玉卓,邢英丽,李宏军,郝义. 2023

[4]普洱产区咖啡干香感官特征解析及杯品质量分析. 胡荣锁,况沁蕊,王晓阳,William SOLANO,龙宇宙,陈治华,李学俊,蒋快乐,董文江. 2021

[5]猪肉冷链物流感官质量控制图设计与应用". 刘寿春,赵春江,杨信廷,钱建平,王国利,钟赛意. 2014

[6]解冻方式对三疣梭子蟹感官特征和理化指标的影响. 曹荣,卞瑞姣,赵玲,孙慧慧,刘淇. 2017

[7]云南临沧产区咖啡干香感官特征解析及杯品质量分析. 胡荣锁,方乐天,况沁蕊,董文江,陈治华,蒋快乐,龙宇宙,闫林. 2021

[8]部分梨花粉育性和特性的研究. 刘晶,杨巍,徐铭,周仲威. 2012

[9]秋子梨品种及野生类型花粉特性和育性的研究. 王强,张茂君,丁丽华,闫兴凯,崔云志. 2010

[10]秋子梨珍品-尖把王梨. 王德生. 2005

[11]山农一号杀菌剂对秋子梨污染组培苗抑菌效果研究. 卢明艳,王强,闫兴凯,武春昊,刘明鹤,张茂君. 2020

[12]秋子梨杂种后代叶片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 刘畅,张经常,唐斯旸,黄烁,冯章丽,卜海东,顾广军,张武杰,于文全,刘延杰,叶万军. 2019

[13]异地培育PBO处理对秋子梨F1代早果性的影响. 闫兴凯,王强,卢明艳,武春昊,张茂君. 2020

[14]秋子梨亲本组配对F1早果性的影响. 王强,卢明艳,武春昊,闫兴凯,张茂君,丁丽华. 2021

[15]秋子梨品种‘龙香’S基因型的鉴定及梨S_(42)-RNase新基因的序列分析. 梁文杰,谭晓风,王立新,夏丽芝,曹玉芬. 2009

[16]秋子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系统聚类研究. 焦培娟,郭太君,李继海,张亚凤. 1997

[17]软肉梨采收与后熟关键技术. 贾晓辉,王文辉,张鑫楠,杜艳民,佟伟,王阳. 2021

[18]梨不同种和品种的光合速率比较研究. 杨万镒,邸淑艳,户世昌. 1991

[19]1-MCP和乙烯利对秋子梨采后生理及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贾朝爽,王志华,王文辉,佟伟. 2021

[20]秋子梨资源主要性状评价研究. 焦培娟,郭太君,张雅凤,李继海,路文鹏,刘忠和,郭振贵.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