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南部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适宜密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强

作者: 邱强;张伟;马桂云;张明浩;张征;王英男;闫晓艳;石一鸣;王树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类型;密度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1 年 50 卷 04 期

页码: 33-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选用两个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试验地分别采用3个不同密度开展研究,分析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生长期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南部地区,分枝型大豆自我调节能力强,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适应性强,12万~28万株/hm2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主茎型大豆品种的适宜密度为12万~20万株/hm2,当达到28万株/hm2时,冠层会出现郁闭现象,产量显著降低。

分类号: S565.1.044

  •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戚强,戴习彬,党新安,李文哲,苏一钧,周志林,张安,曹清河. 2017

[2]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3]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刘玉平,李瑞平,李志刚. 2010

[4]不同密度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昱,范杰英,王玮,姜晓丽,张世忠. 2012

[5]内蒙古地区不同生育期组大豆品种的应用分析与评价. 林在隆,魏云山,周学超,丁素荣,刘迎春. 2017

[6]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吴奇峰,王强,相吉山,董志新. 2012

[7]不同矮杆大豆品种的耐密性研究. 刘念析,董志敏,厉志,陈亮,刘浩,衣志刚,王博,刘宝权. 2020

[8]玉米/大豆带田大豆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南琴霞,温健,牛建彪. 2017

[9]中晚熟大豆长农18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陈喜凤,吴春胜,郝满,李琰,王楠,岳杨. 2010

[10]大豆长农18高油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分析. 陈喜凤,谷岩,王楠,李琰,岳杨,吴春胜. 2010

[11]黄淮地区中豆19号的高产栽培模式. 卢增辉,常从云,戴蜀珏,赵长军,郭鼎新. 1990

[12]栽培因素对高蛋白大豆黑生101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初报. 刘琦,李希臣,刘昭军,雷勃钧,刘钰平. 2006

[13]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玉平,李志刚,李瑞平. 2011

[14]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 张茂明. 2012

[15]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程伟燕,李志刚,李瑞平. 2010

[16]套作模式下大豆品种与密度二因素试验分析.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2010

[17]不同类型播种机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林延慧,王彩洁,张彦威,李伟,刘薇,张礼凤,徐冉. 2019

[18]栽培因子对合农63大豆产量的影响. 申晓慧,姜成,刘婧琦,赵桂范,冯鹏,郭泰,王谦玉,张敬涛. 2012

[19]早熟马铃薯套作不同密度大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2014

[20]正方形栽培单株营养面积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林蔚刚,董德健,吴俊江,钟鹏,郭玉红,李铭峰.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