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清汁与籽粒中挥发性成分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凌雁

作者: 沈凌雁;牛丽影;刘春菊;李大婧;宋江峰;刘春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压榨清汁;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品种差异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902-9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香气成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6个品种糯玉米进行了清汁制作和煮制两种熟化生香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清汁中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和总量均高于籽粒:清汁中检出38种挥发性成分,熟粒中检出24种,其中仅在清汁中检出的成分中有7种为吡嗪类化合物;而各品种糯玉米清汁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总量是籽粒的3.98~10.92倍。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可解释清汁样品总方差的72.6%,高于煮制籽粒(60.9%),但两种PCA结果均显示JDN-517、SYN-602与SYN-11的特色值得关注,并与吡嗪以及醛醇类成分含量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品种鲜食糯玉米风味品质评价中的样品处理以及数据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分类号: TS210.7%O657.63

  • 相关文献

[1]鲜食糯玉米挥发性成分与感官属性相关性分析. 吴建平,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肖丽霞. 2016

[2]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陈万超,杨焱,李文,蒋俊,于海龙,冯杰,李晓贝,刘昆. 2016

[3]大叶芥菜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研究. 陈艳,蒋依琳,唐玉娟,罗凤莲. 2019

[4]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刘彬彬,周子维,胡娟,徐邢燕,姚知灵,陈常颂,游玉琼,孙云. 2019

[5]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晓敏,史冠莹,王赵改,张乐,程菁菁,蒋鹏飞,赵丽丽,王旭增. 2020

[6]萎凋时间对丹霞8号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陈维,马成英,陈栋. 2020

[7]'香粉1号'香蕉成熟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变化分析. 吴水金,张帅,林宝妹,吴妙鸿,李海明. 2023

[8]云南不同地区烘焙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张丰,董文江,王凯丽,谷风林,熊善柏. 2015

[9]海南兴隆地区烘焙咖啡豆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于淼,董文江,胡荣锁,张东杰,赵建平. 2016

[10]基于GC-IMS分析新疆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 彭旭阳,陈君然,崔瀚元,胡立武,张子迪,朱星宇,陈存坤. 2024

[11]玫瑰不同品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分析. 姚晨阳,葛红,吴华,贾瑞冬,赵鑫,吕英民,杨树华. 2019

[12]基于植物性状和挥发性成分的罗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亚娇,于福来,元超,陈晓鹭,谢小丽,王凯,黄梅,陈振夏,官玲亮,陈松笔. 2024

[1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研究菊苣各部位挥发性成分. 程体艳,马凯,范秀章,何静,张振,韩永芬. 2024

[14]不同人参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赵卉,冯志伟,崔丽丽,宋超,王兆森,苏丽敏,陈曦,孙紫薇,任雨贺. 2022

[15]利用HS-SPME/GC-MS法对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萃取与分析研究. 董文江,胡荣锁,宗迎,龙宇宙,赵建平. 2018

[16]不同年份老香黄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雅倩,安可婧,黄桂颖,余元善,肖更生,白卫东,杨启财,杨婉媛,陈奕东. 2023

[17]基于GC-IMS技术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辣椒籽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杨永兴,孟新涛,许铭强,连雅丽,杨海燕,马燕. 2023

[18]不同地域蜂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延莎,张红城,董捷. 2011

[19]椰子脆片挥发性成分分析. 沈晓君,张玉锋,王媛媛,宋菲,王挥,夏秋瑜. 2020

[20]基于GC-MS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 赵丽丽,程菁菁,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蒋鹏飞,王旭增.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