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减施量下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的产量及效益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秉林

作者: 卢秉林;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曹卫东;吴科生;杨蕊菊;崔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产量;肥料贡献率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1560-15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探讨河西绿洲灌区氮肥减施对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为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氮素资源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基于2011年设置在武威绿洲灌区的玉米间作针叶豌豆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不施肥和习惯施肥(N100)处理为单作玉米,施用习惯氮肥量95%、90%、85%、80%和0%处理为玉米间作针叶豌豆。调查了2014—2019年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经济效益、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肥料贡献率。【结果】玉米针叶豌豆间作种植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而且这种增产优势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在85%常规氮肥用量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与N100基本相当,差异不显著,虽然玉米株高和茎粗会受到明显抑制,穗位和穗位比下降明显,但是成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却无明显变化,同时因为增收了1419 kg/hm2针叶豌豆干草和1637 kg/hm2针叶豌豆籽粒,合计收益增加3813元/hm2,增幅明显,而且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提高,氮肥肥料贡献率除2019年显著降低外,其余年份无明显变化。在80%常规氮肥用量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8.77%,但是同样因为可以增收1438 kg/hm2针叶豌豆干草和1569 kg/hm2针叶豌豆籽粒,合计收益增加2098元/hm2,增幅明显,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增幅达14.04%,氮肥农学利用率无明显变化,但是玉米的成穗数、穗粒数、百粒重、株高、茎粗、穗位、穗长、穗粗、氮肥肥料贡献率等降幅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长期进行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在玉米季减少15%的化学氮肥施用量不会造成玉米减产,由于同时收获了针叶豌豆干草和籽粒,整个体系收益提高,氮肥效率显著增加。在玉米季减少20%的化学氮肥施用量虽然会造成玉米减产,氮肥肥料贡献率下降,但是同样因为增收了针叶豌豆干草和籽粒,整个体系收益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显著增加。

分类号: S513%S55

  • 相关文献

[1]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唐文雪,杨思存,马忠明. 2009

[2]氮肥减量下长期间作毛叶苕子根茬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卢秉林,车宗贤,张久东,包兴国,吴科生,杨蕊菊. 2022

[3]施磷对玉米与蚕豆间作体系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平,梅沛沛,李隆,张万政,王晓凤,桂林国. 2012

[4]针叶豌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连彩云,张立勤. 2012

[5]马铃薯与针叶豌豆套种的效果研究. 杨君林,马忠明,曹诗瑜,张立勤,王智琦,连彩云. 2008

[6]长期施肥对春玉米耕层土壤养分和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刘艳,孙文涛,邢月华,蔡广兴. 2020

[7]不同缓/控释肥料在京郊春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初探. 范珊珊,杨俊刚,刘瑜,赵凯丽,陈娟,金强,朱文,韩宝,高飞. 2022

[8]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张祥明,郭熙盛,武际,王允青,李霞红,陈景道. 2009

[9]专用缓释肥对紫色土稻田油菜苗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红琳,杨泽鹏,门胜男,沈学善,钟思成,刘定辉. 2020

[10]减施氮肥对旱地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袁光,张冠初,丁红,徐扬,李泽伦,梁新波,慈敦伟,秦斐斐,石书兵,张智猛. 2019

[11]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体系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张圆,熊先勤,陈超,卢敏. 2014

[12]种间相互作用对牧草间作体系生产力的影响. 张德,龙会英. 2017

[13]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豌豆对马铃薯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 李建军,刘世海,惠娜娜,马永强,王立,李继平. 2011

[14]春玉米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 赵发福,郭建国,谢晓丽,张旭明,薛应钰,金社林. 2024

[15]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施提高陇东旱塬黑垆土上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王婷,丁宁平,李利利,周海燕,尚来贵. 2019

[16]我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李亚贞,韩天富,曲潇琳,马常宝,都江雪,柳开楼,黄晶,刘淑军,刘立生,申哲,张会民. 2023

[17]不同施肥方式对河北省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黄少辉,杨云马,刘克桐,杨军芳,邢素丽,孙彦铭,贾良良. 2018

[18]水稻蚕豆轮作条件下长期定位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鲁耀,陈宝红,段宗颜,陈拾华,胡万里,黄翠菊. 2009

[19]长期翻压绿肥对提高灌漠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贡献. 吴科生,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曹卫东,卢秉林,杨新强,杨蕊菊,崔恒. 2022

[20]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区惠平,周柳强,黄金生,曾艳,朱晓晖,谢如林,谭宏伟,黄碧燕.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