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对薄荷精油化学成分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雪

作者: 杨雪;胡阳;王梓懿;王照国;余帅;安正斌;夏宇;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薄荷精油;成分分析;二化螟;取食行为;气相色谱-触角电位反应;水蒸气蒸馏法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98-1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g).精油中可影响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触角电位反应的化学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精油,称重法测试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取食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薄荷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对二化螟成虫的电位反应。【结果】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引诱取食作用,当浓度为0.15625 mg/mL时,取食率为123.01 %。GC-MS结果分析从薄荷精油中共检测出27个化合物,化合物含量占总含量的81.965 %,含量最多的为长叶薄荷酮,为15.854 %。GC-EAD测定结果表明,雌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2种化合物作出反应,长叶薄荷酮的反应最为强烈;雄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0种化合物有反应,丁子香酚对二化螟雄虫的影响最为强烈。【结论】薄荷精油中的长叶薄荷酮和丁子香酚可能是影响二化螟幼虫取食行为的主要化合物。

分类号: S435.672

  • 相关文献

[1]聚乳酸活性抗菌薄膜的性能及其对樱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李洋洋,宋文龙,郜海燕,李立. 2020

[2]不同涂膜处理对云南新鲜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 于丽娟,普红梅,李雪瑞,杨芳,侯朝祥,李宏. 2020

[3]薄荷精油对‘云薯304’原原种抑芽效果研究. 普红梅,杨万林,刘凌云,杨琼芬,白建明,李燕山,姚春光. 2018

[4]薄荷精油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原原种的抑芽效果. 普红梅,杨万林,刘凌云,杨琼芬,白建明,李燕山,姚春光. 2016

[5]七种植物精油对苹果全爪螨的生物活性及薄荷精油的GC-MS成分分析. 张坤,王凯乐,张鹏九,刘中芳,杨静,樊建斌,赵劲宇,范仁俊,高越. 2023

[6]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澳洲坚果叶精油工艺. 何凤平,雷朝云,范建新,康专苗,刘荣,韩树权. 2020

[7]侧柏叶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李,陈炳旭. 2011

[8]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精油及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马钤,胡涛,郭川川,李镓,熊伟. 2023

[9]3种方法提取柠檬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朱永清,李敏,王自鹏,刘培,曾晓丹. 2018

[10]汉源青花椒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赵志峰,雷绍荣,覃哲. 2008

[1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保留指数对高良姜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袁源,周伟,付云飞,林丽静,黄晓兵,李积华. 2016

[12]水蒸气蒸馏与乙醇提取莲藕成分的GC-MS分析. 胡西洲,郑丹,彭西甜,夏虹,周有祥,彭立军,孙丹陵. 2018

[13]不同方法萃取蜂胶挥发油组成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徐响,董捷,丁小宇,杨佳林,孙丽萍. 2010

[14]水蒸气蒸馏与乙醇提取茭白成分的GC-MS分析. 胡西洲,彭西甜,郑丹,夏虹,周有祥,彭立军. 2018

[15]黔产东魁杨梅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涛,洪达,罗福贤,金吉芬,彭志军,魏锐. 2014

[16]噻虫嗪种薯包衣对马铃薯桃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李昭煜,刘永刚,李佳佳,张海英. 2016

[17]运用电子记录技术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 沈君辉,李平,刘光杰. 2005

[18]利用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 张玉秀,张治军,吕要斌. 2014

[19]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 何月平,陈利,陈建明,陈列忠,张珏锋. 2010

[20]抗虫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取食与产卵行为影响的评价. 陈茂,叶恭银,姚洪渭,胡萃,舒庆尧.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