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农村社会服务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费红梅
作者: 费红梅;郭璇;王冬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双师双能型”教师;农村社会服务;实现途径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管理
ISSN: 1001-8611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06 期
页码: 39-42
摘要: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文章在分析“双师双能型”教师农村社会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和价值,并从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校地合作与产教融合、能力提升与激励机制、平台建设与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探索了“双师双能型”教师农村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途径,以期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分类号: G451%F326.6
- 相关文献
[1]论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现途径. 杨美英. 2007
[2]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对江苏省6个农区所现状的分析. 薛晨霞,戴晖,姜永平,袁春新,唐明霞,李国锋. 2017
[3]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目标任务及实现途径. 吕迎春. 2016
[4]农牧业科技期刊区域性选题思路. 李杰. 2016
[5]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实现途径的策略研究. 李伯钧. 2009
[6]休闲农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 张力,陈鹏,曾斌,马小驹,何涛,黄国林. 2016
[7]新时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实现途径探讨——基于福建省农科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的实践与认识. 刘明香,庄忠钦,郑轶,林怡,翁伯琦. 2014
[8]花生产业的发展机遇与实现途径. 孙君茂. 2008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反哺”的理论构架与实现途径研究. 李建桥,王秀东. 2008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反哺"的理论构架与实现途径研究. 李建桥,王秀东. 2008
[11]未来茶叶产业结构的趋向与实现途径. 廖万有. 2002
[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反哺"的理论构架与实现途径研究. 李建桥,王秀东. 2008
[13]粮食生产发展核心长效机制及其实现途径探讨. 廖西元,方福平,王志刚. 2007
[14]水稻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评述与讨论. 童继平,吴跃进,郑乐娅,吴敬德. 2003
[1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反哺”的理论构架与实现途径研究. 李建桥,王秀东. 2008
[16]国内外天敌昆虫产业化研究进展. 孙星星,陈永成,姜勇,王凡,蒋颖洁,王凯. 2025
[17]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条件分析及实现途径. 蒋黎,蒋和平,郝汉. 2024
[1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探析. 黄春兰. 2018
[19]河北省农业品牌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晓,张新仕,李岩,张铁龙. 2019
[20]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 吕迎春,樊廷录,汤莹.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谷氨酸受体的低温胁迫响应研究
作者:文婷婷;张雪飞;郭璇;朱姣姣;Shamsur Rehman;李广贤;曾威
关键词:水稻;谷氨酸受体;耐冷性;基因表达;CRISPR/Cas9
-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涉农高校"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作者:费红梅;郭璇;张岩;沈业东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方涉农院校;“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3517的选育及良种良法配套研究
作者:王玮;马潇潇;王冬昭;蒋洪蔚;谢建国;郑宇宏;王曙明;李琳
关键词:大豆;吉育3517;高油;高产;栽培模式
-
柳枝稷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饲用价值
作者:张京磊;贾春林;张进红;管聪;杨燕;郭璇;王国良;高润;吴波
关键词:盐碱土;能饲兼用;生态修复;土壤有机质;碳汇;粗蛋白;饲用品质
-
种植模式对高密度下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根形态的影响
作者:王冬昭;饶德民;李琪瑞;程彤;于德彬;孟凡钢;赵婧;闫晓艳;邱强;张伟
关键词:大豆;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根系形态;产量
-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吉林省农民收入预测
作者:李晶晶;刘文明;费红梅
关键词:吉林省;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灰色马尔科夫模型
-
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及群体差异性分析
作者:费红梅;刘文明;姜会明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群体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