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寇思荣
作者: 寇思荣;何海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穗部性状;产量;通径分析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03 年 10 期
页码: 16-17
摘要: 通过对甘肃省玉米区试预备试验 33个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部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是由本身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它性状间接效应来实现的 ,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选择这些性状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在影响产量诸因素中 ,千粒重、穗长、行粒数起着决定性因素 ,在选择时应注重对该三因素的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穗粗 ,提高出籽率 ,协调好穗行数与出籽率和穗轴粗与出籽率等相互制约关系 ,就有望选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种
分类号: S513.01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刘海燕. 2009
[2]玉米苗期不同供水条件下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崔震海,张立军,樊金娟,阮燕晔,马兴林. 2008
[3]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向龙,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吴忠义. 2015
[4]不同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王秀全,何丹,张华,卢庭启,蒋晓芳. 2014
[5]化控剂玉黄金对玉米品种东农253穗部和抗倒性影响. 魏湜,杨振芳,顾万荣,李晶,陈喜昌,张立国,李波. 2015
[6]基于双标图的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综合分析. 吴珊珊,张春原,毛振武,陈传永,李哲,李瑞媛,邢锦丰,王元东. 2021
[7]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陈刚,张中东,王璞,陶洪斌. 2012
[8]超高产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边少锋,赵洪祥,孟祥盟,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闫伟平. 2008
[9]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京农科728产量的影响. 梁茜,刘文亚,葛均筑,赵明,吴锡冬,侯海鹏,杨永安,辛德财. 2019
[10]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岳海旺,陈淑萍,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 2013
[11]新疆南疆春播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李星星,欧欢,陈娟,刘荣森,唐怀君,谢小清,刘燕,罗单. 2024
[12]糯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研究. 李永洪,谢戎,唐春,杨跃华,刘成元. 2008
[13]利用F2∶3家系群体分析寒地水稻穗部性状间的关系. 潘明泉,姜树坤,王立志,赵宏亮,杨贤莉,李忠杰,迟力勇,邹德堂. 2019
[14]广西不同产量水平普通玉米穗部性状与其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林秀芳,陈勤平,叶万典. 2015
[15]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穗部性状的演变及与产量的关系. 王晓东,史振声,李明顺,鲁俊田. 2011
[16]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研究. 李召锋,梁晓玲,阿布来提,李明顺,胡洺,韩登旭,邵红雨,李铭东,曹连莆. 2010
[17]宁夏引黄灌区高产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侍梅,王学铭,牛敬娟. 2015
[18]影响玉米产量效应因子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谭禾平,王桂跃,胡贤女,许巧贤. 2006
[19]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王利锋,曹言勇,唐保军,刘华伟,李会勇. 2011
[20]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 李妍妍,景希强,丰光,黄长玲.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外源甲基乙二醛对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赵瑞宁;李永生;汪军成;方永丰;董小云;周文期;连晓荣;王晓娟;何海军;杨彦忠;刘忠祥;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甲基乙二醛;抗氧化酶;干旱胁迫
-
玉米黄化突变基因Zmet 9的精细定位
作者: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何海军;杨彦忠;周文期;董小云;周玉乾;刘忠祥
关键词:玉米;黄化突变基因Zmet9;BSR-seq;精细定位
-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关键词:种植模式;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河西灌区
-
玉米矮秆突变体20F421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周文期;李永生;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何海军;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矮杆;突变体;表型鉴定;遗传分析
-
玉米碳水化合物分配缺陷突变体ygl3的光合特性及遗传分析
作者:刘忠祥;李永生;王晓娟;连晓荣;梁根生;寇向龙;何海军;杨彦忠;周文期;周玉乾
关键词:玉米;碳水化合物;突变体ygl3;光合特性;遗传分析
-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后代变异分析及应用评价
作者:连晓荣;王晓娟;周玉乾;何海军;杨彦忠;刘忠祥;李永生;杨晨曦;刘芥杉;周文期
关键词:玉米;种质创新;品种改良;EMS花粉诱变
-
控制玉米株高基因PHR1的基因克隆
作者:杨晨曦;周文期;周香艳;刘忠祥;周玉乾;刘芥杉;杨彦忠;何海军;王晓娟;连晓荣;李永生
关键词:玉米;株高;穗位高;BSA混池测序;基因定位;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