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油体数量及面积之和与含油量的相关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劲松

作者: 董劲松;石东乔;高建芹;李成磊;刘洁;戚存扣;杨维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尼罗红;油体;含油量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1674-3466

年卷期: 2009 年 44 卷 01 期

页码: 79-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荧光染料尼罗红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技术,建立了油菜油体观察或生物体内中性脂类物质定性鉴定的研究体系。对高油品种宁油14号、宁油18号、ZH-088和低油品种ZL-366、NjY008、Westar共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子叶贮藏细胞内的油体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油体从着色不明显的小颗粒,逐渐发育形成着色清晰的球状大油体。种子成熟干燥后,油体间很少发生聚合。在成熟干燥的种子中,油体集中分布于子叶贮藏细胞中央,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较少为圆形。通过研究种子内油体与含油量的关系,发现高油品种组与低油品种组之间在单个子叶贮藏细胞内油体数量和截面积之和存在明显差异,而在高油品种组内或低油品种组内的差异不明显。结果显示,油菜种子细胞中油体的数量和总面积与含油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可作为高油分材料的选择依据。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不同生态区油菜种子油脂积累及油体形成与分布规律. 高桂珍,陈碧云,许鲲,曾长立,伍晓明,闫贵欣. 2009

[2]甘蓝型油菜种子中油体的超微结构及蛋白质组分析. 操春燕,沈文忠,黄冬,马胜,吴燕. 2017

[3]营养分配调节对甘蓝型油菜种子大小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杰利,陈盛,付正莉,王宁宁,刘蕊,陈松,王政,张志燕,谭小力. 2016

[4]甘蓝型油菜不同含油量品系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积累差异性研究. 万林生,孙红芹,倪正斌,严国红,孙明法,周汝琴. 2017

[5]两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差值QTL分析. 李超,李波,曲存民,阎星颖,付福友,刘列钊,谌利,李加纳. 2011

[6]甘蓝型油菜高芥酸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陈静,饶勇,肖华贵,杨斌,李超. 2011

[7]油菜N13和N18上含油量QTL作图区间相关候选基因克隆. 邵珏,汪义龙,邵玉锁,曹明富,赵坚义. 2010

[8]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朱刚,邵明波,陈雪妮,徐春. 2001

[9]甘蓝型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粱全1504A的选育研究. 张国兵,周棱波,汪灿,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2016

[10]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许剑锋,龙艳,吴建国,赵志刚,徐海明,温娟,孟金陵,石春海. 2014

[11]油菜种子成熟度对千粒重和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刘玉霞,汪义龙,丁瑜,陈飞,黄吉祥,倪西源,赵坚义. 2011

[12]利用SNP芯片构建甘蓝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及含油量性状QTL分析. 俎峰,赵凯琴,张云云,原小燕,田正书,贺斌,奚俊玉,束正齐,符明联. 2019

[13]甘蓝型油菜G3PDH和PK基因对氮肥的响应. 周晓婴,付三雄. 2019

[14]高含油量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4061R选育.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2021

[15]生态穿梭育种在油菜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关周博,董育红,张耀文,田建华,赵卫国,赵小光,韦世豪,李少钦,张文学,王学芳,李殿荣. 2017

[16]甘蓝型油菜耐湿性的遗传差异鉴定. 张学昆,陈洁,王汉中,李加纳,邹崇顺. 2007

[17]甘蓝型油菜胚胎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油脂合成积累研究中的应用. 邓林彬,范世航,孙兴超,华玮,刘静. 2021

[18]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的A05染色体KASP标记开发. 杨倩,李宝,郭一鸣,刘新红,王同华. 2024

[19]利用IF_2群体定位油菜含油量和产量相关性状QTL. 程爽,孙中永,黄吉祥,曹明富,赵坚义. 2013

[20]不同地理位置对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效应研究. 付三雄,伍晓明,李成磊,张洁夫,陈新军,戚存扣.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