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贤岩
作者: 苏贤岩;徐瑞琳;胡宏云;叶正和;刘小林;王振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旱稻;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7 年 35 卷 09 期
页码: 2649-26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初步研究了旱稻稻曲病、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旱稻品种对稻曲病、纹枯病抗病性及产量有显著差异;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与播期的组合间,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发生及产量差异显著;中旱303和中旱221产量较高,不同播期试验中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均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分类号: S435.11
- 相关文献
[1]申嗪霉素与王铜混用对水稻穗期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成晓松,张俊喜. 2016
[2]灭黑一号防治水稻后期主要病害的药效研究. 李洪山,李慈厚,李红阳. 2008
[3]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中后期病害控制效果. 赵来成,束兆林,缪康,吉沐祥,吴祥,张世军,蒋勇义. 2008
[4]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防治水稻主要病害. 李燕芳,周振标,谭耀华,张振飞,肖汉祥. 2021
[5]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张舒,张巧玲,陈小山,贾贞标,上官清河,吕亮,常向前,杨小林,陈其志. 2009
[6]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桂育11号病虫害发生效应研究. 吴碧球,黄所生,覃丽莎,李成,陈传华,刘广林,凌炎,黄芊,罗群昌,黄凤宽,龙丽萍. 2020
[7]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邹桂花,梅捍卫,余新桥,刘鸿艳,刘国兰,李名寿,罗利军. 2006
[8]旱稻株型育种研究. 曹少鲲,马铭泽. 2011
[9]涝洼地种旱稻关键技术. 王厚胜,周贵林,王吉春,李才库,杨成立,李春荣,丛素敏,王永生,刘志全,穆昕卓. 2008
[10]旱稻三交育种研究. 马铭泽,徐德芳,曹少鲲. 2011
[11]早稻新品种-旱9710. 张燕之. 2006
[12]旱稻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鲁雪华,刘中柱,林永烈,林大添,丁舒敏. 1994
[13]旱糯303旱稻. 王德生. 2008
[14]贵州旱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陈能刚,陈惠查,游俊梅,阮仁超. 2010
[15]贵州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杨学辉,袁洁,陈惠查,何海永,陈小均,游俊梅,吴石平,王云月. 2009
[16]转mtlD基因旱稻的耐盐性研究. 李自超,张新春,张丽,庄炳昌,张承亮,王国英,付永彩. 2004
[17]水、旱稻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穆平,李自超,李春平,张洪亮,吴长明,李晨,王象坤. 2003
[18]旱稻与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王辉,郭玉华,张燕之,刘洋,董俊. 2004
[19]优质高产旱稻徐旱1号的选育及应用. 丁成伟,刘超,王健康,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胡婷婷. 2008
[20]旱稻徐旱1号的种植表现及直播配套栽培技术. 徐家安,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刘超,王友霜,胡婷婷.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作者:胡飞;徐婷婷;彭辉;胡本进;苏贤岩;毕思佳;吴振晨;朱克旭;徐丽娜;王振营
关键词:莱氏绿僵菌;鉴定;草地贪夜蛾;致病力;防治效果
-
PDMS系列助剂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作者:胡飞;徐丽娜;胡本进;徐婷婷;毕思佳;吴振晨;吴艳;李桂萍;陈永田;王年安;苏贤岩;王振营
关键词:助剂PDMS;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毒力测定;润湿性能;草地贪夜蛾
-
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胡飞;徐婷婷;胡本进;苏贤岩;耿丽丽;毕思佳;吴振晨;彭辉;朱克旭;徐丽娜
关键词: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防治效果;增产率
-
苏云金杆菌微型颗粒剂对玉米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
作者:胡飞;徐婷婷;苏贤岩;胡本进;毕思佳;佟强;徐丽娜;张杰;云慧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微型颗粒剂;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
-
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任学祥;苏贤岩;范富云;王友定;迟雨;李钊;叶正和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小麦;种衣剂;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防治效果;安全性
-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连作草莓土壤酶活性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范志伟;张奇瑞;刘小林;徐胜光;洪永忠;耿智德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草莓;土壤;酚酸类物质;土壤酶活性
-
根瘤菌对草地贪夜蛾的趋避作用
作者:任学祥;景茂峰;苏贤岩;迟雨;陈浩梁;钟永志;叶正和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根瘤菌;趋避作用;取食量;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