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大豆品种的生理特征和产量性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婧
作者: 赵婧;邱强;张鸣浩;张伟;闫晓艳;孙星邈;钱芙蓉;陶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产大豆;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根系伤流;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3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482-485,4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9~2010年,以普通大豆品种九农21为对照,比较了其与高产品种长农13和吉育88的生长动态、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并对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指标(根系活力、伤流量、根系体积和干重)、产量以及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高于对照品种,但主茎节数和分枝数低于对照;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单株粒重与R5期根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而与R6期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合理调控鼓粒期的群体结构,有助于增产。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水稻根系活力测定方法及超级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研究. 郭士伟,夏士健,朱虹霞,张云华,施卫明. 2012
[2]籼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黄农荣,张旭,黄秋妹,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1999
[3]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烤烟粤烟97农艺性状与产量产值. 王发勇,袁清华,罗静,解雯宇,张金霖,邓世媛,陈建军. 2019
[4]大兴安岭南麓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廉博,王雪娇,苏二虎,赵晓宇,李金龙,陈广平,贾利敏,李强. 2021
[5]干旱胁迫对水稻农艺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综述. 杨晓龙,汪本福,李阳,张枝盛,李进兰,余振渊,程建平. 2020
[6]中耕对黍子生长发育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张翔宇,李海,杨如达,林凤仙,梁海燕,张知. 2017
[7]6个青贮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品质及产量差异性分析研究. 王斐,王克雄,关耀兵,吴利晓,万鹏. 2024
[8]种植密度对籽粒机收玉米'鲁单60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刘春晓,汪黎明,董瑞,刘铁山. 2025
[9]栽培密度对高产大豆根系生长及花荚形成的影响. 赵占营,楚光红,李思忠,章建新. 2019
[10]微生物菌剂对大豆产量和根瘤数的影响. 隋世江,安景文,娄春荣,董环. 2010
[11]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研究--水稻的生育与生理特性. 王熹,陶龙兴,黄效林,闵绍楷,程式华. 2004
[12]粒粒饱对水稻灌浆期间衰老的延缓作用. 王熹,陶龙兴,黄效林,俞美玉. 2000
[13]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研究——水稻的生育与生理特性. 王熹,陶龙兴,黄效林,闵绍楷,程式华. 2004
[14]高产杂交棉数量性状组间的多元统计分析. 曹雯梅,王振宇,杨青华,刘松涛,赵威. 2011
[15]大麦耐盐性与其主要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王军,张灿宏,迟铭,梁长东,陈坚健,徐大勇. 2011
[16]不同类型肥桃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赵进红,陈文玉,赵勇,孔凡伟,王玉山,王迎,牛庆霖,罗磊,冯殿齐. 2015
[17]中华绒螯蟹塘水质的超度量聚类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周群兰,诸康平,谢骏,何义进,刘波. 2010
[18]基于农民视角的农业科技推广行为:形式和内容孰轻孰重. 王磊,王志刚,李建,廖西元. 2009
[19]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投入产出分析与发展对策. 耿瑞,周状,岳冬冬,赵蕾,刘龙腾. 2016
[20]典型相关分析在高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逯晓萍,张先炼,李元清,张瑞霞.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豆芽期耐旱性QTL定位及相关基因挖掘
作者:谢建国;王明亮;张云峰;孟凡凡;郑宇宏;李广;孙星邈;范旭红;杨振宇;王曙明;蒋洪蔚
关键词:大豆芽期耐旱;资源鉴定;QTL定位;候选基因;单倍型
-
四川省冬小麦播种前后病虫害防治指南
作者:夏先全;肖万婷;魏会廷;吴晓丽;张伟;叶慧丽
关键词:四川省冬小麦;病虫害防治;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精细管理
-
大豆品种'吉林23'抗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HG 7)的遗传分析
作者:颜秀娟;段玉玺;李明姝;刘金文;邱强
关键词:吉林23;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遗传分析
-
魏营西瓜营养品质分析评价
作者:徐寸发;陈飞;孙以文;张伟;单成俊
关键词:不同产地;魏营西瓜;营养品质;分析评价
-
灯光颜色对SPF鸡育雏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伟;于海波;王园园;李昌文;夏长友
关键词:SPF鸡;育雏;灯光颜色;生长性能;料重比
-
SPF鸭2种饲养方式环境指标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伟;于海波;张筱磊;李昌文;夏长友
关键词:SPF鸭;环境质量;环境指标
-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发展态势与创新路径分析
作者:路明;王薪淇;张伟;郑淑波;刘文国
关键词:鲜食玉米;育种;发展态势;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