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麦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琪琪

作者: 张琪琪;万映秀;曹文昕;李炎;刘方方;李耀;张平治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安徽省;小麦;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品种布局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22 年 010 期

页码: 2079-20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准确掌握安徽省小麦品质状况,对品种布局进行探索性研究,特开展安徽省主产区小麦品质抽样、检测工作,对品质性状及区域、年度间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项指标的变异情况来看,容重达标比例最高,且区域间、年度间变异系数均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硬度等指标均有58%以上的比例可以达到中强筋标准,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强筋的比例较低。综合指标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数量最多,达到优质中强筋以上标准的样品比例仅为13.7%,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比例不足0.6%。各年度间达标样品数量以2019年最多。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和淮北市、滁州市等沿淮淮北麦区;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分别来自阜南县和长丰县。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吹泡仪参数作为弱筋小麦品质育种选择指标的评价. 张伯桥,张晓,高德荣,吕国锋,朱冬梅,马谈斌. 2010

[2]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桑布. 2006

[3]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品种调整趋势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陈金华,李玮,张向前,赵竹,肖扬书. 2014

[4]山西省小麦生态布局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李生海,程天灵. 2006

[5]安徽省小麦生产投入产出及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王光宇,孔令聪,胡永年. 2008

[6]安徽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张耀兰,王光宇,孔令聪,姜涛. 2014

[7]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户技术选择——基于安徽省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姚升. 2015

[8]淮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张向前,李玮,陈欢. 2018

[9]安徽省小麦秋种关键技术. 汪芝寿. 2001

[10]高原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刘敬阳. 2001

[11]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的茎型指标分析. 高德荣,郭文善,封超年,张伯桥,朱新开,彭永欣. 2007

[12]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对氮素的敏感性分析. 王化敦,史高玲,张平平,张鹏,高春蕾,姚金保,马鸿翔. 2017

[13]干旱胁迫下不同类型小麦灌浆期营养物质积累动态. 吕亮杰,刘少兴,陈希勇,赵爱菊,孙丽静,李辉. 2021

[14]基于高光谱遥感监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研究进展. 刘大众,刘升平,周国民,李世娟,杜鸣竹,吕纯阳,杨菲菲,肖顺夫. 2020

[15]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 李世平,王随宝,董双全,杨玉景,程麦凤,高海燕. 2003

[16]不同土壤条件下化学调控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玉娇,曹祺,常旭虹,王德梅,王艳杰,杨玉双,赵广才,石书兵. 2021

[17]小麦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金正勋,孙艳丽,李卓夫,李桂芳,赵西华,阎文义. 1996

[18]小麦蛋白质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锐,魏益民,张波. 2011

[19]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李世平,王随保,杨玉景,靖金莲,郑彩平. 2005

[20]全自动定氮仪测定小麦籽粒蛋白质. 黄晓荣,曹承富,杜世州,张耀兰,武际.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