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春谷区近年来谷子育成品种的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志江

作者: 李志江;马金丰;李延东;李祥羽;刁现民;张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谷;区域试验;产量;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7 年 23 期

页码: 4507-45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对11年来东北春谷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为东北春谷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资源利用和育种方向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东北春谷区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产量等农艺性状数据,结合东北春谷区生态区域类型特点,研究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用DPS软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共有60个,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谷子品种鉴定标准,11年间通过鉴定的品种18个。参加区试的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平均值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受气候条件因素影响较大,2010年通过鉴定的品种的产量较2005年增产4.6%,2015年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分别较2005年和2010年的品种增产12.62%和7.66%,总体来看育成品种表现出产量逐步增加的趋势。育成品种的产量增产幅度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单就产量而言,11年间九谷23、九谷14和龙谷31增产幅度超过10%,是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通过对18个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株高、单穗重、出谷率、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决定了产量90.98%的变异。过去11年东北春谷区利用夏谷血缘育成的品种九谷23,表现较突出,且株高约115 cm,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代表着东北春谷区育种的整体方向。【结论】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单穗重和穗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同时农艺性状受品种特性、气候、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育种中应在注重单穗重和穗粒重的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抗性等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特别是应该降低株高和缩短穗颈长,使新培育的品种适应机械化轻简栽培,并继续加大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品种的培育,满足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善对轻简栽培和优质品种的追求。

分类号: S515

  • 相关文献

[1]西北春谷早熟区谷子品种十五年变化趋势及主要性状分析. 张艾英,刁现民,郭二虎,范惠萍,王丽霞,李瑜辉,程丽萍,吴引生,张莉. 2017

[2]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张艾英,郭二虎,刁现民,范惠萍,李瑜辉,王丽霞,郭红亮,程丽萍,吴引生. 2017

[3]2001—2016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审定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佟汉文,彭敏,刘易科,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高春保. 2018

[4]施氮量对春谷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艾英,郭二虎,王军,范惠萍,李瑜辉,王丽霞,王秀清,程丽萍. 2015

[5]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马巧云,王汉霞,单福华,田立平,侯淑敏,张风廷. 2019

[6]2001-2010年国家审定冬油菜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分析. 张芳,赵永国,谷铁城,张冬晓,刘凤兰,郭瑞星,付桂萍,张学昆. 2012

[7]不同春谷品种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付颖,沈轶男,刘艳春,柴晓娇,王显瑞,白晓雷,李书田. 2019

[8]引进果蔗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研究. 易代勇,周正邦,朱文华,李向勇,王代谷. 2009

[9]广西甘蔗品种比较试验. 刘晓静,庞华莒. 2017

[10]国家区试鲜食夏大豆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赵朝森,赵现伟,王瑞珍. 2022

[11]8个甘薯新品种在海南试种结果报告. 黄洁,许瑞丽,王萍,叶剑秋,李学. 2007

[12]2013—2014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在河池点的表现. 韦贵剑,梁景文,彭天缘,覃思德. 2015

[13]16个甘薯新品种在海南试种结果报告. 黄洁,李开绵,叶剑秋,许瑞丽,王萍. 2005

[14]甘蓝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郭惊涛,孟平红,吴康云,邓英. 2012

[15]黔豆08002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黄建斌,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 2017

[16]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扣忠,王春云,耿安红,王伟义,崔必波. 2017

[17]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赵禹凯,王显瑞,陈高勋,赵敏,李书田. 2014

[18]西北地区芝麻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吕伟,韩俊梅,文飞,任果香,王若鹏,刘文萍. 2020

[19]糯玉米杂交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李永洪,杨跃华,曾正明,孔亮亮,陈国民. 2006

[20]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刘嘉良,邓杰,于洋,陈卓,王霞,孙芳,高树仁.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