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叶绿素荧光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占琴

作者: 张占琴;杨相昆;颉健辉;田海燕;桑志勤;夏春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复种;早熟;极早熟;叶绿素荧光特征;粮饲兼用;产量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4 年 006 期

页码: 1254-12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明确南疆地区复种早熟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以及不同密度下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南疆地区复播玉米种植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育早熟粮饲兼用玉米杂交新品种XL1822和XL1903为材料,设置高、低两种密度(9.00×10~4和11.25×10~4株/hm2),研究两个玉米品种高、低密度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构等的差异。【结果】XL1822低密度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叶片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L)、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XL1903高密度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叶片Y(Ⅱ)、qL较高。XL1822低密度处理在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叶片SPAD值略高于高密度。XL1903高密度处理全生育期叶片的SPAD值较高。XL1822低密度籽率产量为925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5 590 kg/hm2,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XL1903高密度籽率产量为9065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为19 095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结论】较高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和SAPD值为玉米产量形成和干物质积累奠定基础。极早熟品种XL1822低密度处理、早熟玉米品种XL1903高密度处理在关键生育时期植株Y(Ⅱ)、qL、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高,因此XL1822种植密度为9×10~4株/hm2,XL1903种植密度为11.25×10~4株/hm2时在南疆地区可获得较高产量。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早熟粮饲兼用高淀粉玉米新玉35号的选育研究. 梁晓玲,阿布来提,阿依古丽.艾买提,李进,李铭东,韩登旭,雷志刚. 2007

[2]逆境下9个极早熟、早熟杏品种性状的调查与分析. 苑克俊,石一川,牛庆霖,秦志华. 2023

[3]早熟青贮玉米新品种中夏玉4号选育及复种栽培技术. 闫丽华,王永宏,赵健,陈绍江,赵如浪,张文杰. 2015

[4]裉饲兼用玉米中原单32号的育成与推广. 唐秀芝,张维强. 2001

[5]油菜━冬小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的粮饲兼用性能. 刘渊博,田莉华,张清平,沈禹颖. 2014

[6]不同品种冬小麦再生生长对刈割干扰的响应. 王丹丹,田莉华,沈禹颖,刘渊博. 2014

[7]河西武威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王国栋,刘陇生,郭斌. 2010

[8]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 王丽,范志伟,程汉亭,李晓霞,沈奕德,刘丽珍. 2011

[9]种植密度对极早熟大豆品种产量的影响. 何中国,李玉发,李淑芳,曲祥春,郭中校,武巍. 2005

[10]不同肥料对极早熟高粱龙杂20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艳杰. 2023

[11]饲料型油菜南种北种产量及品质特征分析. 肖佳雷,来永才,邵立刚,傅廷栋,涂金星,李炜,毕影东,李琬. 2012

[12]新疆地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品比试验. 张占琴,闫紫薇,杨相昆,桑志勤. 2020

[13]不同播期对北方寒地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明,肖佳雷,李炜,毕影东,邸树峰,刘淼,来永才. 2014

[14]夏莜麦区饲草燕麦复种技术探讨. 李刚,李荫藩,李成雄,皇甫红芳,王玉春. 2011

[15]灯塔地区地膜马铃薯复种小豆的初步研究. 乔辉,赵秋,何伟锋. 2022

[16]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麦后复种绿肥模式下植株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康雨欣,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2024

[17]玉米间套复种高产技术. 佟屏亚. 1996

[18]稻-豆与稻-稻复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叶天承,庄雪浩,陈惠哲,向镜,张义凯,王亚梁,王志刚,孙凯旋,高义卓,张玉屏. 2023

[19]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筛选. 王芳芳,吕和平,高彦萍,梁宏杰,吴雁斌,杨昕宇,李鹏,张武. 2024

[20]葫芦岛地区马铃薯复种高粱的初步研究. 朱凯,王艳秋,邹剑秋,杨晓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