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调查的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及其构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中督

作者: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碳足迹;双季稻;全球变暖;生命周期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601-6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双季稻主产区,系统分析双季稻生产碳足迹构成对于该地区农业的固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生命周期评价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定量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分析其构成因素,解析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生产肥料、灌溉投入以及碳足迹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内容】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单位产量、单位生物量、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67 kg/kg、0.35 kg/kg和0.27kg/元,随着产量的增加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CH_4排放、柴油、肥料为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生产碳排放主要来源,分别占双季稻生产碳足迹的66.2%、13.1%和10.9%。早稻和晚稻生产分别有22.4%和36.7%的地块氮肥投入过量,28.4%和33.5%的地块灌溉投入过量且产量较低,存在着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小规模双季稻种植相比,大规模早稻和晚稻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降低了29.7%和37.2%。这项研究表明,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可能受到农场规模、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管理实践的影响。【结论】因此,适当减少双季稻种植面积并发展水稻节肥节水及免耕技术,构建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长江流域双季稻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

分类号: S511.42

  • 相关文献

[1]2004—2014年南方稻区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动态及其构成.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陈阜. 2018

[2]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模式碳足迹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 陈中督,李凤博,冯金飞,周锡跃,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2019

[3]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变化.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2019

[4]基于农户调查的长江流域双季稻生产碳、氮足迹分析-以江西和湖南为例.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2023

[5]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黄晓敏,陈长青,陈铭洲,宋振伟,邓艾兴,张俊,郑成岩,张卫建. 2016

[6]开放式增温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杨陶陶,邹积祥,伍龙梅,包晓哲,江瑜,张楠,张彬. 2023

[7]安徽省沿江平原双季稻3种栽培体系碳足迹. 王光宇,朱丽君,张扬. 2021

[8]双季稻减排增收的水氮优化管理模式筛选. 李如楠,李玉娥,王斌,万运帆,李健陵,马娉,翁士梅,秦晓波,高清竹. 2020

[9]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碳足迹. 林志敏,李洲,翁佩莹,吴冬青,邹京南,庞孜钦,林文雄. 2022

[10]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理论与投融资PPP模式研究. 詹卉. 2014

[11]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及其经济运行研究. 史清华,侯瑞明. 2001

[12]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屋顶绿化碳成本和碳效益研究. 陶婷婷,韦文珊,吴永常,于涛,褚庆全. 2013

[13]树木细根生产与周转研究及方法评述. 李俊英,傅宝春,马迎春. 2006

[14]创新科技金融结合的“生命周期”模式青岛市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创新实践. 王瑞波,孙炜琳,谭华,石艳萍,于春评. 2013

[15]水资源生命周期理论初探. 王瑞波,姜文来. 2012

[16]基于生命周期法的中国2004-2015年油菜生产氮足迹分析.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2019

[17]苹果防灾减灾技术(一). 王金政,薛晓敏,路超. 2012

[18]基于品牌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产业振兴阶段特征及策略研究. 吴昌华,麻福芳,聂园英,江福,揭红. 2024

[19]合作博弈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方式的演变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 张磊,李伟锋,方伟,谭银清. 2022

[20]不同生物量苦草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张来甲,叶春,李春华,宋祥甫,孔祥龙.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