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炭化还田标准化发展现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真令

作者: 朱真令;陈德;叶雪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炭化;生物质炭;农业生物质废弃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土壤改良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科学

ISSN: 0528-9017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1709-1713

摘要: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秸秆炭化后还田是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多功能炭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的碳架结构、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无机矿物,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稳定性,秸秆炭化后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固碳减排和污染物的固持。建设完备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生物质炭的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然而,关于秸秆炭化及生物质炭标准化进展还未见报道。介绍了秸秆炭化还田研究及农业应用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尤其是我国秸秆炭化还田及生物质炭农业应用领域的已有标准及标准化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秸秆等生物质炭化过程装备、产品质量、性质检测及农业应用为基础的标准化体系。然而,秸秆炭化农业应用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完善、已有标准质量也参差不齐。从加强生物质炭化新设备研发、产品和标准物质研发、检测方法研发、农业应用技术规范研发并形成系统的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分类号: S141

  • 相关文献

[1]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高文慧,叶菁,刘朋虎,王义祥,翁伯琦. 2019

[2]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对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吕金岭,李太魁,寇长林. 2021

[3]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改良及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袁新凯,杜君,年夫照,张庆珠. 2017

[4]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三聚环保”模式为例. 王成己,李洁静,黄毅斌. 2018

[5]不同生物炭配比育苗基质对烟苗素质的影响. 刘光亮,王永利,吕国新,丁志勇,王耀斌,董建新,管恩娜,李哲,杨波,李军,彭世阳,宋文静. 2018

[6]农作物秸秆炭化后养分变化及还田效应. 李敏,韩上,武际,陈峰,桑亚松,王慧,唐杉. 2019

[7]不同原料来源生物质炭对蔬菜种植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 陈重军,刘凤军,冯宇,马能奎,王建芳. 2015

[8]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氨挥发的作用效应研究. 王海候,沈明星,凃荣文,严慧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 2014

[9]生物质炭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碳素转化的影响. 郭炜,于洪久,于春生,刘杰. 2017

[10]生物质炭添加量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 王海候,金梅娟,徐军,严慧霞,陆长婴,施林林,周新伟,沈明星. 2016

[11]生物质炭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许唯,张蛟,姚易寒,宋余泽,胡帅栋. 2018

[12]生物质炭对老桃园再植障碍的土壤调理机制初探. 范洁群,王伟民,吴淑杭,褚长彬,周德平,宋卫国. 2017

[13]施用生物质炭后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 刘晓雨,潘根兴,郑聚锋,池忠志,李恋卿,张旭辉,郑金伟. 2012

[14]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郑金伟,池忠志,刘晓雨,潘根兴,郑聚锋,李恋卿,张旭辉,程琨. 2016

[15]生物质炭输入对盐胁迫下玉米植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刘易,孟阿静,黄建,祁通,冯耀祖,唐光木,葛春晖,王新勇. 2018

[16]生物质炭对双季稻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 2019

[17]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烤烟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王成己,郭学清,曾文龙,黄毅斌,唐莉娜. 2019

[18]碳氮添加对雨养农田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江晶,武均,张仁陟,董博,蔡立群. 2019

[19]生物质炭源可溶性有机物消减土霉素生物毒性的效应比较. 葛成军,赵媛媛,俞花美,岳林,傅悦,马瑞阳,程磊. 2019

[20]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水溶性氟吸附特性的影响. 孙永红,王文娇,赵征宇,蔡葵,赵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